大功率电控喷油器喷雾特性仿真与试验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排放法规 | 第9页 |
1.1.2 柴油机不可替代性 | 第9-10页 |
1.1.3 关键重要部件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电控喷油器建模与分析 | 第16-24页 |
2.1 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总体构成 | 第16-17页 |
2.2 喷油器分析及建模 | 第17-22页 |
2.2.1 喷油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 | 第17-19页 |
2.2.2 喷油器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2.2.3 高速电磁阀的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电控喷油器电磁阀仿真 | 第24-35页 |
3.1 电磁阀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24-29页 |
3.1.1 电磁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3.1.2 电磁阀仿真模型搭建 | 第27-29页 |
3.2 电磁阀模型的仿真分析 | 第29-32页 |
3.2.1 磁极参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线圈匝数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3 衔铁参数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4 通电电流的影响 | 第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电控喷油器动力学性能仿真 | 第35-62页 |
4.1 喷油器仿真软件介绍 | 第35-36页 |
4.2 喷油器仿真模型搭建 | 第36-40页 |
4.2.1 控制腔与控制柱塞 | 第36-37页 |
4.2.2 液压放大机构及双量油孔 | 第37-38页 |
4.2.3 针阀偶件 | 第38-39页 |
4.2.4 气缸环境 | 第39-40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40-61页 |
4.3.1 电磁阀驱动时间影响 | 第40-42页 |
4.3.2 电磁阀升程影响 | 第42-46页 |
4.3.3 针阀升程影响 | 第46-49页 |
4.3.4 双量孔影响 | 第49-57页 |
4.3.5 燃油压力影响 | 第57-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电控喷油器喷雾特性试验验证 | 第62-82页 |
5.1 试验台架 | 第62-70页 |
5.1.1 机械部分 | 第63-64页 |
5.1.2 图像采集部分 | 第64-65页 |
5.1.3 控制部分 | 第65-68页 |
5.1.4 试验用标定软件 | 第68-69页 |
5.1.5 小结 | 第69-70页 |
5.2 雾束总体形态试验 | 第70-72页 |
5.3 喷油开启滞后时间试验 | 第72-74页 |
5.3.1 喷油开启延迟试验 | 第72-74页 |
5.3.2 喷油开启延迟试验与仿真对比 | 第74页 |
5.4 喷雾锥角 | 第74-78页 |
5.4.1 喷雾锥角试验 | 第75-78页 |
5.4.2 喷雾锥角试验与仿真对比 | 第78页 |
5.5 断油现象 | 第78-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2-8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