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字母注释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 | 第14-16页 |
1.2 柴油机碳烟生成和碳烟模型介绍 | 第16-18页 |
1.2.1 柴油机的颗粒排放物 | 第16-17页 |
1.2.2 柴油机碳烟生成过程 | 第17-18页 |
1.2.3 碳烟排放模型概述 | 第18页 |
1.3 碳烟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经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半经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3 详细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正庚烷-PAH简化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25-34页 |
2.1 正庚烷-PAH简化反应机理的建立 | 第25-28页 |
2.1.1 正庚烷的低温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2.1.2 正庚烷的中间区域反应机理 | 第27页 |
2.1.3 正庚烷的高温区域反应机理 | 第27页 |
2.1.4 PAH反应机理 | 第27-28页 |
2.2 简化动力学机理构建方法 | 第28-29页 |
2.2.1 敏感性分析法 | 第28页 |
2.2.2 主要组分分析法 | 第28-29页 |
2.2.3 自动生成法 | 第29页 |
2.3 正庚烷-PAH机理的简化 | 第29-33页 |
2.3.1 骨架机理的建立 | 第29页 |
2.3.2 骨架机理的修正 | 第29-31页 |
2.3.3 组合机理的点火延迟验证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同碳烟模型的对比研究 | 第34-54页 |
3.1 CONVERGE碳烟模型简介 | 第34-40页 |
3.1.1 经验模型-Hiroy-NSC模型的介绍 | 第34-36页 |
3.1.2 现象学模型DALIAN的介绍 | 第36-37页 |
3.1.3 详细模型PM和PSM的介绍 | 第37-40页 |
3.2 船机350CFD模型介绍 | 第40-41页 |
3.3 船机CFD模型的验证 | 第41-42页 |
3.4 不同碳烟模型的模拟结果 | 第42-52页 |
3.4.1 燃烧过程对比 | 第43-45页 |
3.4.2 不同碳烟模型的当量比和温度场对比 | 第45-47页 |
3.4.3 不同碳烟模型的Hiroy-Soot生成对比 | 第47-49页 |
3.4.4 不同碳烟模型的Soot质量生成对比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喷油策略对碳烟生成的影响 | 第54-68页 |
4.1 不同燃料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 第54-62页 |
4.1.1 不同燃油性质对比 | 第54-55页 |
4.1.2 不同燃油性质时的当量比和温度场对比 | 第55-59页 |
4.1.3 使用不同性质燃油对排放产物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4 使用不同性质燃油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 喷油时刻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 第62-66页 |
4.2.1 不同喷油时刻对缸内燃烧情况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2 不同喷油时刻对排放产物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3 不同喷油时刻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改进碳烟模型的仿真研究 | 第68-74页 |
5.1 UDF功能介绍及模型改进 | 第68-69页 |
5.1.1 UDF的介绍 | 第68页 |
5.1.2 碳烟模型的改进 | 第68-69页 |
5.2 修改后碳烟模型的仿真模拟 | 第69-73页 |
5.2.1 修改碳烟模型的燃烧过程及燃烧产物分析 | 第69-72页 |
5.2.2 修改碳烟模型的碳烟排放对比分析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主要工作 | 第74页 |
6.2 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6.3 全文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7页 |
附录A | 第80-84页 |
附录B | 第84-8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