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智能生产线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轴销类零件智能生产线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35页 |
2.1 智能生产线的组成 | 第15-23页 |
2.1.1 数控机床 | 第15-17页 |
2.1.2 工业机械人 | 第17-18页 |
2.1.3 传送装置 | 第18-21页 |
2.1.4 物料库 | 第21-23页 |
2.2 轴销类零件生产线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3-28页 |
2.2.1 生产线系统的布局设计 | 第23-25页 |
2.2.2 生产线系统的工艺流程设计 | 第25-28页 |
2.3 生产线系统的生产流程设计 | 第28-29页 |
2.4 智能生产线系统控制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29-34页 |
2.4.1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 第29-31页 |
2.4.2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ARM下位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程序设计 | 第35-71页 |
3.1 ARM下位机硬件电路的整体设计 | 第35-49页 |
3.1.1 ARM下位机硬件功能需求 | 第36页 |
3.1.2 ARM下位机硬件平台设计 | 第36-37页 |
3.1.3 ARM下位机MCU微控制单元的选型 | 第37-40页 |
3.1.4 STM32系统构建及各模块电路设计 | 第40-46页 |
3.1.5 STM32系统的PCB图绘制 | 第46-49页 |
3.2 ARM下位机程序开发与移植 | 第49-70页 |
3.2.1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49-50页 |
3.2.2 STM32固件库的移植 | 第50-53页 |
3.2.3 上下位机通讯程序设计与编写 | 第53-61页 |
3.2.4 GPIO逻辑控制程序设计 | 第61-67页 |
3.2.5 伺服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 第67-7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ARM上位机系统和软件程序的设计 | 第71-87页 |
4.1 ARM上位机硬件平台的构建 | 第71-74页 |
4.1.1 ARM上位机硬件平台的功能需求 | 第71-72页 |
4.1.2 ARM上位机硬件平台的选型 | 第72-74页 |
4.2 ARM上位机操作系统的搭建 | 第74-77页 |
4.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74-75页 |
4.2.2 raspbian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75页 |
4.2.3 raspbian操作系统的配置 | 第75-77页 |
4.3 ARM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开发 | 第77-86页 |
4.3.1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77-79页 |
4.3.2 上位机软件的整体架构 | 第79-80页 |
4.3.3 主要界面及功能模块 | 第80-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生产线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与实现 | 第87-97页 |
5.1 生产线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实现 | 第87-90页 |
5.1.1 SQL server 2008的安装与配置 | 第87页 |
5.1.2 数据库设计 | 第87-88页 |
5.1.3 上位机系统与SQL数据库服务器的交互 | 第88-90页 |
5.2 生产线系统的网络化设计与实现 | 第90-92页 |
5.2.1 生产线系统的网络结构框架设计 | 第91页 |
5.2.2 Tomcat服务器 | 第91-92页 |
5.2.3 基于Tomcat服务器的网页访问实现 | 第92页 |
5.3 web应用页面的设计 | 第92-96页 |
5.3.1 web登录页面设计 | 第93页 |
5.3.2 web主页面设计 | 第93-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0页 |
总结 | 第97-98页 |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件一: 原理图 | 第104-105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