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PAG对难吸收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树枝状聚合物的研究概述第12-16页
        1.1 树枝状聚合物结构特点第12-13页
        1.2 树枝状聚酰胺-胺作为吸收促进剂的原因第13-14页
        1.3 树枝状聚酰胺-胺的接枝第14-16页
        1.4 模型药物的选择第16页
    2 药物吸收试验方法概述第16-18页
        2.1 体内法第17页
        2.2 在体法第17页
        2.3 离体法第17-18页
    3 DNA微阵列法概述第18-23页
        3.1 DNA微阵列技术第18-19页
        3.2 相关蛋白描述第19-22页
        3.3 利用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研究树枝状聚酰胺-胺的吸收机制第22-23页
第二章 建立细胞模型及MTT法评价PAG体外毒性第23-31页
    1 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23页
        1.2 主要仪器第23-24页
        1.3 溶液的配制第2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4-29页
        2.1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24-27页
        2.2 MTT法评价PAG的体外毒性第27-29页
    3 讨论与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PAG对阿霉素体外吸收促进作用的研究第31-38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1-32页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31页
        1.2 主要仪器第31-32页
        1.3 溶液的配制第32页
        1.4 数据处理第32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2-36页
        2.1 阿霉素(DOX)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2-33页
        2.2 细胞转运试验第33-36页
    3 讨论与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PAG对阿霉素体内吸收促进作用及肠毒性测定第38-46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38页
        1.2 主要仪器第38页
        1.3 溶液的配制第38-39页
        1.4 实验动物第39页
        1.5 数据处理第39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9-44页
        2.1 DOX标准曲线的制作第39页
        2.2 在体In situ实验及样品采集第39-41页
        2.3 评价PAG对肠道的损伤第41页
        2.4 结果第41-4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DNA微阵列芯片研究PAG的促吸收机制第46-52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6-47页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第46页
        1.2 主要仪器第46页
        1.3 溶液的配制第46-4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7-51页
        2.1 细胞培养及RNA提取第47页
        2.2 给药方案第47-48页
        2.3 基因芯片制作第48-49页
        2.4 芯片实验结果第49-51页
    3 讨论与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SH的戏剧教学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DAB2IP/hnRNPK/MMP2信号轴调控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