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中国沿海光裸方格星虫线粒体基因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1-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18页
    1.1 星虫动物门概述第12页
    1.2 星虫动物门的分类地位第12-13页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第13-16页
    1.4 星虫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2章 光裸方格星虫形态学分析第18-2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8-19页
        2.1.1 样本第18页
        2.1.2 试剂及器材第18页
        2.1.3 实验方法第18-19页
    2.2 结果第19-22页
        2.2.1 外部形态第19页
        2.2.2 内部形态第19-22页
    2.3 讨论第22-24页
第3章 光裸方格线粒体基因组分析第24-43页
    3.1 材料第24页
    3.2 实验仪器第24页
    3.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第24-25页
    3.4 研究方法第25-31页
        3.4.1 基因组DNA的提取-异硫氰酸胍法第25-26页
        3.4.2 基因组DNA的检测-水平电泳第26页
        3.4.3 PCR扩增第26-29页
        3.4.4 构建克隆文库第29-30页
        3.4.5 序列的组装、注释、分析第30页
        3.4.6 中法光裸方格星虫线粒体基因组组成比较分析第30-31页
        3.4.7 系统发生分析第31页
    3.5 结果第31-39页
        3.5.1 福建古雷光裸方格星虫线粒体基因组第31-33页
        3.5.2 山东烟台光裸方格星虫线粒体基因组第33-34页
        3.5.3 中法光裸方格星虫线粒体基因组组成比较分析第34-37页
        3.5.4 系统发育分析第37-39页
    3.6 讨论第39-43页
第4章 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3-59页
    4.1 材料第43页
    4.2 研究方法第43-45页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3页
        4.2.2 PCR扩增第43-44页
        4.2.3 数据处理第44-45页
    4.3 结果第45-56页
        4.3.1 分子标记的筛选第45页
        4.3.2 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第45-48页
        4.3.3 种群遗传结构第48-56页
    4.4 讨论第56-59页
        4.4.1 光裸方格星虫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6-57页
        4.4.2 光裸方格星虫种群结构分析第57-58页
        4.4.3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第58-59页
第5章 小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全文主要结论第59页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59-60页
    5.3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析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
下一篇:当代国宾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