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1.2.1 社会生态系统与森林 | 第11-13页 |
1.2.2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 第13页 |
1.2.3 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9-20页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晋北森林生态系统状况评价 | 第21-29页 |
3.1 历史状况分析 | 第21-22页 |
3.2 1949 年以来状况分析 | 第22-25页 |
3.2.1 生态面状况 | 第22-23页 |
3.2.2 社会面状况 | 第23-25页 |
3.3 问题分析 | 第25-29页 |
3.3.1 生态面问题 | 第25-27页 |
3.3.2 社会面问题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晋北森林生态系统发展空间潜力 | 第29-43页 |
4.1 森林生态系统区划 | 第29-33页 |
4.1.1 区划依据与方法 | 第29-31页 |
4.1.2 区划结果 | 第31-33页 |
4.2 分区生态空间潜力分析 | 第33-40页 |
4.2.1 空间潜力来源分析 | 第33-34页 |
4.2.2 分区生态空间潜力分析 | 第34-39页 |
4.2.3 生态空间潜力分析 | 第39-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五章 晋北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策略 | 第43-57页 |
5.1 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分析 | 第43-47页 |
5.1.1 适应性系统的一般特征 | 第43-44页 |
5.1.2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适应性系统 | 第44页 |
5.1.3 晋北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分析框架 | 第44-47页 |
5.2 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过程分析 | 第47-49页 |
5.3 适应性管理目标制定 | 第49-52页 |
5.3.1 适应性阶段 | 第49-50页 |
5.3.2 适应性管理目标 | 第50-52页 |
5.4 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管理策略分析 | 第52-55页 |
5.4.1 人工林提质与扩大策略 | 第52-53页 |
5.4.2 天然林保护与发展策略 | 第53-54页 |
5.4.3 森林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完善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创新之处 | 第58页 |
6.3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