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华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HY毒株分离鉴定研究

致谢第4-11页
摘要第11-12页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第12页
    2 病原学第12-14页
        2.1 PRRSV病原学特性第12页
        2.2 PRRSV基因组结构第12页
        2.3 PRRSV编码的蛋白及功能第12-14页
            2.3.1 结构蛋白第12-14页
            2.3.2 非结构蛋白第14页
    3 流行病学第14-15页
        3.1 传染源第14页
        3.2 传播途径第14-15页
        3.3 流行特征第15页
        3.4 临床症状第15页
        3.5 病理变化第15页
    4 诊断方法第15-17页
        4.1 血清学诊断方法第15-16页
            4.1.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第15页
            4.1.2 血清中和试验(SNT)第15-16页
            4.1.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16页
            4.1.4 荧光微珠免疫检测方法(FMIA)第16页
            4.1.5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第16页
        4.2 免疫胶体金技术第16页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第16-17页
            4.3.1 RT-PCR检测第16页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第16页
            4.3.3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第16页
            4.3.4 原位杂交技术(ISH)第16页
            4.3.5 基因芯片技术第16-17页
        4.4 病毒的分离鉴定第17页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第17-19页
        5.1 灭活疫苗第17页
        5.2 弱毒疫苗(MLVs)第17页
        5.3 基因工程苗第17-19页
            5.3.1 标记疫苗第17页
            5.3.2 核酸(DNA)疫苗第17页
            5.3.3 亚单位疫苗第17-18页
            5.3.4 活载体疫苗第18-19页
引言第19-21页
实验一 华南地区PRRS流行病学调查及ORF5与Nsp2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第21-4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1-27页
        1.1 材料第21-24页
            1.1.1 试剂第21页
            1.1.2 样品来源第21页
            1.1.3 主要仪器第21-22页
            1.1.4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22页
            1.1.5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2页
            1.1.6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第22页
            1.1.7 用于本研究的PRRSV毒株基因组序列第22-24页
        1.2 方法第24-27页
            1.2.1 样品准备第24-25页
            1.2.2 待检血清样品中PRRSV抗体水平的检测第25页
            1.2.3 组织RNA提取第25-26页
            1.2.4 RT-PCR检测第26页
            1.2.5 测序第26页
            1.2.6 序列比对第26-27页
            1.2.7 遗传演化分析第2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7-40页
        2.1 2015年华南地区PRRSV抗体检测结果第27-31页
            2.1.1 不同地区送检血清的PRRSV抗体阳性率第27-28页
            2.1.2 不同区域送检血清的PRRSV抗体阳性率第28-29页
            2.1.3 不同阶段猪PRRSV抗体阳性率第29-30页
            2.1.4 不同月份PRRSV抗体阳性率第30-31页
        2.2 2015年华南地区抗原检测结果第31-34页
            2.2.1 不同地区抗原检测结果第32-33页
            2.2.2 不同月份抗原检测结果第33-34页
        2.3 2015年华南地区PRRSV的Nsp2高变区和ORF5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第34-40页
            2.3.1 Nsp2基因变异分析第34-37页
                2.3.1.1 Nsp2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比较第34-36页
                2.3.1.2 依据Nsp2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的遗传演化图第36-37页
            2.3.2 ORF5基因变异分析第37-40页
                2.3.2.1 ORF5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比较第37-39页
                2.3.2.2 依据ORF5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的遗传演化图第39-40页
    3 讨论第40-41页
实验二 华南地区种公猪PRRS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第41-5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1-45页
        1.1 材料第41-42页
            1.1.1 样品第41页
            1.1.2 主要仪器第41页
            1.1.3 试剂第41-42页
            1.1.4 相关溶液的配制第42页
            1.1.5 载体与菌株第42页
            1.1.6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第42页
        1.2 方法第42-45页
            1.2.1 总RNA提取第42页
            1.2.2 引物合成第42页
            1.2.3 用于本研究的PRRSV毒株基因组序列第42页
            1.2.4 cDNA模板制备第42-43页
                1.2.4.1 RNA的热变性第42-43页
                1.2.4.2 反应液配制第43页
                1.2.4.3 逆转录反应条件第43页
            1.2.5 PCR扩增第43页
                1.2.5.1 PRRSV的Nsp2基因片段的扩增第43页
                1.2.5.2 PRRSV的GP5基因片段的扩增第43页
            1.2.6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第43-44页
            1.2.7 PCR纯化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44页
                1.2.7.1 重组连接第44页
                1.2.7.2 连接物的转化第44页
                1.2.7.3 阳性克隆检测第44页
                1.2.7.4 测序第44页
            1.2.8 序列比对第44页
            1.2.9 遗传演化分析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5页
        2.1 抗体抗原检测结果第45-47页
        2.2 Nsp2高变区和ORF5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第47-48页
        2.3 Nsp2高变区基因变异分析第48-51页
            2.3.1 Nsp2高变区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比较第48-50页
            2.3.2 依据Nsp2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的遗传演化图第50-51页
        2.4 ORF5基因变异分析第51-55页
            2.4.1 ORF5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比较第51-54页
            2.4.2 依据ORF5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绘制的遗传演化图第54-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实验三 猪蓝耳病病毒HY毒株的分离纯化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第56-7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6-61页
        1.1 材料第56-58页
            1.1.1 临床样本第56页
            1.1.2 细胞第56页
            1.1.3 载体与菌株第56页
            1.1.4 RT-PCR相关试剂及溶液的配制第56页
            1.1.5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第56页
            1.1.6 转化用溶液第56页
            1.1.7 细胞培养用溶液第56-57页
            1.1.8 噬斑纯化相关试剂第57页
            1.1.9 主要仪器设备第57-58页
            1.1.10 全基因组测序所需引物第58页
            1.1.11 用于本研究的PRRSV毒株第58页
            1.1.12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第58页
        1.2 方法第58-61页
            1.2.1 病料的处理第58页
            1.2.2 病毒分离第58-59页
            1.2.3 病毒的噬斑纯化第59页
            1.2.4 病毒的RT-PCR鉴定第59页
            1.2.5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59页
            1.2.6 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59-61页
                1.2.6.1 总RNA提取第59页
                1.2.6.2 cDNA模板制备第59-60页
                1.2.6.3 PCR扩增第60页
                1.2.6.4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第60页
                1.2.6.5 PCR纯化产物的克隆与序列测定第60-61页
            1.2.7 序列比对第61页
            1.2.8 遗传演化分析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70页
        2.1 PRRSV毒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61-62页
            2.1.1 毒株分离及噬斑纯化第61-62页
            2.1.2 分离毒株鉴定第62页
        2.2 PRRSVHY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第62-63页
        2.3 HY全基因组的分析第63-70页
            2.3.1 HY的Nsp2基因和ORF5基因核苷酸推导编码的氨基酸相似性比较第63-68页
            2.3.2 HY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分析第68-70页
    3 讨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82页
ABSTRACT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嫁接影响烟草抗旱性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下一篇:猪源肠球菌致病岛水平传播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