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个人信息权概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确立 | 第11-13页 |
一、个人信息权的提出 | 第11页 |
二、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定位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性质 | 第13-16页 |
一、人格权属性为主,兼具财产权属性 | 第13-14页 |
二、独立的具体人格权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刑事立法探析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刑法保护视野下个人信息权与其他犯罪客体的关系 | 第16-20页 |
一、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 | 第16-18页 |
二、个人信息权与财产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刑事立法概况 | 第20-22页 |
一、前《刑法修正案(七)》时代的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 | 第20-21页 |
二、《刑法修正案(七)》以后的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 | 第21页 |
三、《刑法修正案(九)》以后的个人信息权刑法保护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的刑事立法评析 | 第22-25页 |
一、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呈现扩张趋势 | 第22-23页 |
二、刑法保护与行政法保护的衔接不顺 | 第23-24页 |
三、犯罪行为方式的规定存在漏洞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个人信息权的刑法边界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刑法保护的个人信息权利主体 | 第25-27页 |
一、关于死者的“个人信息权” | 第25-26页 |
二、关于外国人与无国籍人的个人信息权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刑法保护的个人信息权载体 | 第27-30页 |
一、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的区别与联系 | 第27-28页 |
二、《解释》的“概括式+列举式”规定——可识别个人信息的认定 | 第28-29页 |
三、不同个人信息种类与犯罪情节的认定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刑法保护的个人信息权内容 | 第30-33页 |
一、个人信息决定权 | 第31页 |
二、个人信息保密权 | 第31-32页 |
三、个人信息报酬请求权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个人信息权在刑法视野下的区分保护 | 第33-38页 |
第一节 直接个人信息权与间接个人信息权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敏感个人信息权与一般个人信息权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普通群体的个人信息权与特殊群体的个人信息权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