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畜禽粪便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好氧堆肥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11-16页 |
1.2.1 堆肥技术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2 好氧堆肥过程中碳素的转化 | 第12-14页 |
1.2.3 堆肥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 | 第14页 |
1.2.4 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 下一代测序技术研究堆肥腐熟过程中功能菌群 | 第16-18页 |
1.3.1 宏基因组学 | 第16-17页 |
1.3.2 下一代测序技术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1.4.1 实验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堆肥微生物样品DNA提取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4页 |
2.2.1 化学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0-22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2.3 实验样品 | 第22-24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3.1 DNA提取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 第24-25页 |
2.3.2 PCR扩增 | 第25页 |
2.3.3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第25页 |
2.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 | 第25页 |
2.3.5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4.1 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26-29页 |
2.4.2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下一代测序技术在堆肥时序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与比较 | 第32-4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3.2.1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2页 |
3.2.2 主要的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3.2.3 实验样品 | 第3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3.3.1 DNA样品的特异性扩增 | 第33-34页 |
3.3.2 DNA纯化回收 | 第34-35页 |
3.3.3 下一代测序 | 第35页 |
3.4 测序结果与讨论 | 第35-45页 |
3.4.1 有效序列数据统计 | 第35-36页 |
3.4.2 V3-V4、V6-V8序列聚类统计 | 第36-37页 |
3.4.3 去除嵌合体和非特异性扩增序列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3.4.4 V3-V4、V6-V8测序结果比对 | 第39-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禽畜好氧堆肥中碳素分解代谢与菌群结构变化的互作机制 | 第46-67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4.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4.2.2 化学试剂及所用仪器 | 第47页 |
4.2.3 试验样品 | 第47-48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8-51页 |
4.3.1 物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4.3.2 堆肥样品各种碳素的测定 | 第49-51页 |
4.3.3 总DNA的提取及RISA检验 | 第51页 |
4.3.4 样品下一代测序 | 第5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51-65页 |
4.4.1 样品物化性质的分析 | 第51-53页 |
4.4.2 堆肥样品固液两相中碳素的降解规律 | 第53-54页 |
4.4.3 纤维素类有机碳素的降解规律 | 第54-56页 |
4.4.4 腐殖质类有机碳素的降解规律 | 第56页 |
4.4.5 有机官能团碳素的降解规律 | 第56-58页 |
4.4.6 堆肥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RISA检验 | 第58-59页 |
4.4.7 堆肥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的NGS检测 | 第59-61页 |
4.4.8 堆肥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4.4.9 堆肥样品的真菌群落结构与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4.4.10 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碳素降解的互作机理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