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特点与价值 | 第17-21页 |
2.1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特点 | 第17-19页 |
2.1.1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主要构成 | 第17-18页 |
2.1.2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的价值 | 第19-21页 |
2.2.1 社会价值 | 第19页 |
2.2.2 经济价值 | 第19-20页 |
2.2.3 法治价值 | 第20-21页 |
第3章 ADR机制适用于企业纠纷解决的应然性 | 第21-24页 |
3.1 企业纠纷特点 | 第21-22页 |
3.1.1 企业外部纠纷种类多样,利益纷争复杂 | 第21页 |
3.1.2 企业内部劳资矛盾比较突出 | 第21-22页 |
3.2 ADR在企业纠纷解决中适用的必要性 | 第22页 |
3.2.1 司法救济存在不足 | 第22页 |
3.2.2 企业纠纷解决需求不断增多 | 第22页 |
3.2.3 企业纠纷解决效率要求较高 | 第22页 |
3.3 ADR在企业纠纷解决中适用的优势性 | 第22-24页 |
第4章 ADR在我国企业纠纷解决中应用实践 | 第24-29页 |
4.1 我国企业通过ADR解决纠纷的实例 | 第24-26页 |
4.1.1 【案例一】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介入谈判解决企业纠纷 | 第24页 |
4.1.2 【案例二】大弯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调解解决企业纠纷 | 第24-25页 |
4.1.3 【案例三】仲裁委员会通过裁决解决企业劳务纠纷 | 第25-26页 |
4.2 ADR机制在我国企业纠纷解决中适用难题 | 第26-29页 |
4.2.1 ADR纠纷解决方式自身存在的缺陷 | 第26-27页 |
4.2.2 企业适用ADR方式缺乏充足的制度支持 | 第27页 |
4.2.3 企业缺少适用ADR解决的独立机构 | 第27-28页 |
4.2.4 ADR方式间协调性不高 | 第28-29页 |
第5章 ADR机制在企业纠纷解决中的适用原则和路径 | 第29-38页 |
5.1 ADR机制在国外经济领域纠纷解决的经验 | 第29-32页 |
5.1.1 金融申诉专员服务制度 | 第29-31页 |
5.1.2 美国经济领域的ADR机制 | 第31页 |
5.1.3 国外ADR适用经验对我国企业纠纷解决的借鉴意义 | 第31-32页 |
5.2 ADR机制在企业纠纷解决中的原则 | 第32-33页 |
5.2.1 法治原则 | 第32页 |
5.2.2 权利保障原则 | 第32-33页 |
5.2.3 效率原则 | 第33页 |
5.3 ADR纠纷解决机制的效力探寻 | 第33-34页 |
5.3.1 ADR方式对当事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 第33-34页 |
5.3.2 ADR方式与诉讼机制的关系 | 第34页 |
5.4 完善ADR机制在企业纠纷解决中的路径 | 第34-38页 |
5.4.1 构建ADR适用企业纠纷解决的法律体系 | 第34页 |
5.4.2 健全ADR机制在企业矛盾纠纷解决的实施机构 | 第34-35页 |
5.4.3 适时引入第三方参与保证纠纷解决的公正性 | 第35-36页 |
5.4.4 发挥各个纠纷解决方式的优点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