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1 水稻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1.1 植物的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 第10-11页 |
1.1.2 图位克隆的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1.1.2.1 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1.2.2 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1页 |
1.1.2.3 质量性状的图位克隆技术 | 第11-13页 |
1.1.2.4 数量性状的图位克隆技术 | 第13-15页 |
1.2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克隆——以产量性状为例 | 第15-18页 |
1.3 水稻耐冷性状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3.1 芽期冷害 | 第18-20页 |
1.3.1.1 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19页 |
1.3.1.2 芽期耐冷QTL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苗期冷害 | 第20-21页 |
1.3.2.1 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20页 |
1.3.2.2 苗期耐冷QTL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3 孕穗期冷害 | 第21-22页 |
1.3.3.1 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21页 |
1.3.3.2 孕穗期耐冷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4 抽穗扬花期冷害 | 第22-23页 |
1.3.4.1 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22页 |
1.3.4.2 抽穗扬花期耐冷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3.5 已克隆的水稻耐冷相关基因 | 第23-24页 |
1.4 植物耐冷转录因子调控 | 第24-25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 第27-34页 |
2.1 前言 | 第27-28页 |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8页 |
2.2.3 数据统计分析与QTL鉴定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3.1 芽期耐冷性表型分析 | 第29-30页 |
2.3.2 芽期耐冷性QTL分析 | 第30-31页 |
2.3.3 QTL作图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孕穗期耐冷性QTL | 第34-42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3.2.2.1 田间试验 | 第35页 |
3.2.2.2 数据调查 | 第35页 |
3.2.3 数据统计分析与QTL鉴定 | 第35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3.1 孕穗期温度变化 | 第35-36页 |
3.3.2 孕穗期低温亲本表型 | 第36-37页 |
3.3.3 孕穗期低温代换系表型 | 第37-38页 |
3.3.4 QTL分析 | 第38-40页 |
3.4 讨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水稻孕穗期低温对结实的影响 | 第42-50页 |
4.1 前言 | 第42-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2.1 材料种植 | 第43页 |
4.2.2.2 孕穗期低温处理 | 第43页 |
4.2.2.3 柱头活力检测 | 第43-44页 |
4.2.2.4 花粉镜检 | 第44页 |
4.2.2.5 花粉体外萌发 | 第44页 |
4.2.2.6 结实率调查 | 第44页 |
4.2.3 数据分析 | 第44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孕穗期耐冷性鉴定 | 第44-45页 |
4.3.2 低温胁迫下柱头育性鉴定 | 第45-46页 |
4.3.3 低温胁迫下花粉育性鉴定 | 第46-48页 |
4.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孕穗期低温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50-74页 |
5.1 前言 | 第50页 |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5.2.1 样品准备 | 第50-51页 |
5.2.2 RNA的提取 | 第51页 |
5.2.3 总RNA用DNaseI消化 | 第51-52页 |
5.2.4 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 | 第52页 |
5.2.5 转录组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2-5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9页 |
5.3.1 低温胁迫下转录组数据的重复性分析 | 第53-56页 |
5.3.2 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56-62页 |
5.3.3 低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 | 第62-67页 |
5.3.4 低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 | 第67-68页 |
5.3.5 低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蛋白方面的互作分析 | 第68-69页 |
5.4 讨论 | 第69-74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74-78页 |
6.1 结论 | 第74-76页 |
6.1.1 芽期耐冷QTL定位 | 第74页 |
6.1.2 孕穗期耐低温QTL定位 | 第74-75页 |
6.1.3 孕穗期低温冷害阈值和对结实的影响 | 第75页 |
6.1.4 孕穗期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75-76页 |
6.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7页 |
个人简介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