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导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7-18页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1.3.1 非营利组织 | 第18-20页 |
1.3.2 市场化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2. 已有研究述评 | 第23-43页 |
2.1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3-27页 |
2.1.1 理论资源:资源依赖理论与制度主义理论 | 第23-24页 |
2.1.2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27页 |
2.2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策略研究 | 第27-35页 |
2.2.1 策略类型:组织管理、经营运作与资助关系 | 第27-32页 |
2.2.2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策略研究 | 第32-35页 |
2.3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效应研究 | 第35-40页 |
2.3.1 效应维度:社会职能履行 | 第35-38页 |
2.3.2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效应研究 | 第38-40页 |
2.4 简要的评论 | 第40-4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43-53页 |
3.1 分析框架 | 第43-4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3.3 数据来源与案例选择 | 第47-53页 |
3.3.1 定量研究的数据来源 | 第47-50页 |
3.3.2 案例研究的案例选择 | 第50-53页 |
4.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策略 | 第53-81页 |
4.1 定量分析:基于113家非营利组织的数据统计 | 第53-64页 |
4.1.1 组织管理的市场化 | 第53-56页 |
4.1.2 经营运作的市场化 | 第56-59页 |
4.1.3 资助关系的市场化 | 第59-61页 |
4.1.4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61-64页 |
4.2 案例分析:基于杭州乐居公益和绿色浙江的调研访谈 | 第64-78页 |
4.2.1 案例一: 杭州乐居公益 | 第64-70页 |
4.2.2 案例二: 绿色浙江 | 第70-76页 |
4.2.3 案例解析: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背景与目标 | 第76-78页 |
4.3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策略使用的特征 | 第78-81页 |
5.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 | 第81-97页 |
5.1 定量分析: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81-90页 |
5.1.1 研究假设 | 第81-84页 |
5.1.2 变量定义及其测量 | 第84-86页 |
5.1.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86-88页 |
5.1.4 回归分析 | 第88-90页 |
5.2 案例分析:对定量分析结果的解释与补充 | 第90-95页 |
5.2.1 外部因素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 | 第91-93页 |
5.2.2 内部因素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 | 第93-95页 |
5.3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理论辨析与中国经验 | 第95-97页 |
6. 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效应 | 第97-109页 |
6.1 案例分析:非营利组织市场化对组织社会职能履行的效应 | 第97-103页 |
6.1.1 服务供给职能 | 第97-99页 |
6.1.2 社会资本建设职能 | 第99-100页 |
6.1.3 价值守护职能 | 第100-102页 |
6.1.4 公共倡导职能 | 第102-103页 |
6.2 规范分析:策略类型与市场化效应 | 第103-106页 |
6.3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效应 | 第106-109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109-115页 |
7.1 研究发现 | 第109-111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111-112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5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125-129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