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阻尼器连接四个方形布置相邻结构减震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结构的振动控制第15-17页
    1.3 相邻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第17-21页
        1.3.1 相邻结构的减震研究现状第17-20页
        1.3.2 相邻结构的减震应用第20-21页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21-22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2章 粘滞阻尼器的原理、模型及参数分析第23-35页
    2.1 粘滞阻尼器简介第23页
    2.2 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第23-26页
    2.3 粘滞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第26-29页
        2.3.1 线性模型第26-27页
        2.3.2 Kelvin模型第27页
        2.3.3 Maxwell模型第27-29页
        2.3.4 Wiechert模型第29页
        2.3.5 分数导数模型第29页
    2.4 粘滞阻尼器参数分析第29-33页
        2.4.1 速度指数第29-30页
        2.4.2 参数对耗能的影响第30-32页
        2.4.3 粘滞阻尼器各参数相互关系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3章 低元化体系相邻结构减震性能研究第35-51页
    3.1 低元化物理模型第35-40页
        3.1.1 模型概况第35-36页
        3.1.2 结构抗侧刚度分布第36-38页
        3.1.3 低元化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3.2 地震动的选用第40-42页
    3.3 地震响应分析第42-50页
        3.3.1 地震作用下位移反应第42-47页
        3.3.2 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第47-49页
        3.3.3 能量分布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相邻结构连接阻尼器设计参数优化第51-61页
    4.1 算例模型第51-52页
    4.2 模型的计算和分析第52-57页
        4.2.1 不同质量比、相同刚度比的相邻结构减震分析第52-54页
        4.2.2 相同质量比、不同刚度比的相邻结构减震分析第54-57页
    4.3 质量比和刚度比对最优阻尼系数的影响规律第57-59页
        4.3.1 质量比对最优阻尼系数的影响规律第57-58页
        4.3.2 刚度比对最优阻尼系数的影响规律第58-59页
    4.4 结语第59-61页
第5章 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的减震分析第61-75页
    5.1 钢框架结构算例模型第61-69页
        5.1.1 工程概况第61-62页
        5.1.2 15 层结构设计荷载和框架内力图第62-67页
        5.1.3 15 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第67-68页
        5.1.4 15-20-18-25三维模型第68-69页
    5.2 地震反应分析第69-74页
        5.2.1 地震作用下位移反应第69-71页
        5.2.2 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第71-72页
        5.2.3 滞回曲线第72-73页
        5.2.4 能量时程曲线第73-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与展望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行荷载模拟及大跨楼盖人致振动响应研究
下一篇:动荷载下碎石桩响应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