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5页 |
1 引言 | 第15-17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7-27页 |
2.1 资料 | 第17-18页 |
2.2 方法 | 第18-26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3 结果 | 第27-39页 |
3.1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 第27-28页 |
3.2 IVUS影像冠状动脉血管和斑块情况描述 | 第28-30页 |
3.3 IVUS影像冠状动脉血管斑块分组内和分组间的比较分析 | 第30-35页 |
3.4 心包腔结构与分组—P组斑块面积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35-37页 |
3.5 冠状动脉CTA图像EAT定量测定和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4 分析与讨论 | 第39-48页 |
4.1 心包腔结构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 第39页 |
4.2 血管内局部血流动力学紊乱(剪切力)在偏心斑块中的作用 | 第39-42页 |
4.3 心外膜脂肪组织和偏心斑块的关系 | 第42-45页 |
4.4 冠状动脉紧贴心包腔段偏心斑块的治疗 | 第45-46页 |
4.5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6-47页 |
4.6 展望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综述 | 第53-63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