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9页 |
1.1 深度缺损皮肤的修复 | 第13-22页 |
1.1.1 皮肤的损伤和修复 | 第13-15页 |
1.1.2 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术 | 第15-16页 |
1.1.3 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第16-22页 |
1.2 天然高分子材料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 第22-32页 |
1.2.1 丝素蛋白 | 第22-29页 |
1.2.2 海藻酸钠 | 第29-32页 |
1.3 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1.4 双层结构支架材料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6-39页 |
第二章 SF/SA复合多孔材料及双层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第39-67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0-46页 |
2.2.1 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40-41页 |
2.2.2 丝素溶液的制备 | 第41页 |
2.2.3 SF/SA多孔材料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4 双层支架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2.2.5 SF/SA复合多孔材料及双层复合材料理化性能的评价 | 第42-44页 |
2.2.6 SF/SA复合多孔材料及双层复合材料结构性能测定 | 第44-45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5页 |
2.3.1 SF/SA多孔材料的制备以及交联机理 | 第46-47页 |
2.3.2 SF/SA多孔材料的理化性能 | 第47-51页 |
2.3.3 SF/SA多孔材料的结构性能 | 第51-62页 |
2.3.4 SF/SA复合双层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62-6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章 SF/SA多孔材料体内外降解性能及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 第67-95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8-74页 |
3.2.1 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68-69页 |
3.2.2 材料的制备 | 第69-70页 |
3.2.3 体内外可降解性能评价 | 第70-71页 |
3.2.4 溶血试验 | 第71-72页 |
3.2.5 细胞毒性试验 | 第72页 |
3.2.6 细胞黏附率实验 | 第72-73页 |
3.2.7 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行为研究 | 第73-74页 |
3.2.8 数据分析 | 第7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4-94页 |
3.3.1 SF/SA多孔材料体外酶降解性能 | 第74-82页 |
3.3.2 SF/SA多孔材料体内降解性能 | 第82-84页 |
3.3.3 SF/SA多孔材料的溶血性分析 | 第84-85页 |
3.3.4 SF/SA多孔材料细胞毒性分析 | 第85-88页 |
3.3.5 SF/SA多孔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行为 | 第88-9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不同材料修复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研究 | 第95-126页 |
4.1 引言 | 第9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5-103页 |
4.2.1 原料、试剂和仪器 | 第95-97页 |
4.2.2 材料的制备 | 第97-98页 |
4.2.3 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98-100页 |
4.2.4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100页 |
4.2.5 ELISA方法检测TNF-α | 第100页 |
4.2.6 RNA的分离、提取及实时定量PCR(RT-qPCR) | 第100-102页 |
4.2.7 WB免疫印迹检测 | 第102-103页 |
4.2.8 术后4周皮肤力学性能检测 | 第103页 |
4.2.9 数据分析 | 第10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25页 |
4.3.1 大体观察 | 第103-106页 |
4.3.2 组织学观察 | 第106-113页 |
4.3.3 ELISA检测血液中TNF-α表达水平 | 第113-115页 |
4.3.4 WB检测创面再生组织特征蛋白的表达 | 第115-120页 |
4.3.5 RT-qPCR检测结果 | 第120-121页 |
4.3.6 术后4周皮肤力学性能 | 第121-122页 |
4.3.7 讨论 | 第122-12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26-130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126-127页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计划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