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和评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确立与案例梳理 | 第14-26页 |
2.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的确立 | 第14-15页 |
2.2 陕西省2017年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二审案件梳理 | 第15-26页 |
2.2.1 收集案例整体情况 | 第16页 |
2.2.2 收集案例事由类型 | 第16-26页 |
第三章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存在的问题 | 第26-40页 |
3.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问题 | 第26-28页 |
3.1.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不同观点 | 第26页 |
3.1.2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司法实践定性 | 第26-28页 |
3.2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问题 | 第28-30页 |
3.2.1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原告 | 第28-29页 |
3.2.2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被告 | 第29-30页 |
3.2.3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第三人 | 第30页 |
3.3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事由争议 | 第30-38页 |
3.3.1 因案外人享有所有权提起 | 第31-33页 |
3.3.2 因案外人享有用益物权提起 | 第33-35页 |
3.3.3 因案外人享有担保物权提起 | 第35-37页 |
3.3.4 因案外人享有债权提起 | 第37-38页 |
3.3.5 因案外人占有执行标的提起 | 第38页 |
3.4 关于执行异议之诉前置程序的问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 第40-47页 |
4.1 进一步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 第40-41页 |
4.1.1 职权探知主义的诉讼构造 | 第40页 |
4.1.2 对恶意案外人执行异议的规制 | 第40-41页 |
4.2 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具体建议 | 第41-47页 |
4.2.1 明确规定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性质 | 第41-42页 |
4.2.2 明确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主体 | 第42页 |
4.2.3 将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提起事由类型化 | 第42-45页 |
4.2.4 重新审视“案外人执行异议审查前置、执行异议之诉后置”的结构。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