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44页 |
综述一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进展 | 第17-32页 |
综述二 肾虚血瘀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第二部分 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评价再评价 | 第44-57页 |
前言 | 第44-4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5-48页 |
2.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45-46页 |
2.2 文献的检索策略 | 第46-47页 |
2.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 第47页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第47页 |
2.5 证据质量评价 | 第47-48页 |
3 结果 | 第48-55页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第48-49页 |
3.2 纳入文献特征 | 第49-51页 |
3.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第51页 |
3.4 证据质量分级 | 第51-52页 |
3.5 主要结局指标 | 第52-54页 |
3.6 总有效率 | 第54-55页 |
3.7 不良反应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基于马堃教授治愈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临床验案的数据挖掘 | 第57-84页 |
前言 | 第57-5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58页 |
2 研究对象 | 第58-59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58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58-59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59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5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59-61页 |
3.1 临床资料收集 | 第59页 |
3.2 数据录入及标准化 | 第59-60页 |
3.3 数据挖掘方法 | 第60-61页 |
4 结果 | 第61-75页 |
4.1 入选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 第61-63页 |
4.2 用药分析 | 第63-67页 |
4.3 加减配伍 | 第67-70页 |
4.4 分期用药特点 | 第70-75页 |
5 讨论 | 第75-81页 |
5.1 肾为先天之本,补肾为根本大法 | 第76-77页 |
5.2 血瘀为重要因素,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 第77-78页 |
5.3 注重情志因素,强调疏肝理气 | 第78-79页 |
5.4 注重分期施治,因时制宜 | 第79页 |
5.5 补肾安胎元,关注优生优育 | 第79-80页 |
5.6 注重心理疗法 | 第80-81页 |
5.7 注重积极宣教 | 第81页 |
6 结论 | 第81-82页 |
7 结语 | 第82页 |
8 不足与展望 | 第82-84页 |
第四部分 补肾活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84-96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4-85页 |
2.1 数据及软件来源 | 第84页 |
2.2 分析流程 | 第84-85页 |
3 结果 | 第85-93页 |
3.1 排卵障碍性不孕疾病相关基因 | 第85-86页 |
3.2 补肾活血方中不同功效下药物的相关基因 | 第86-89页 |
3.3 补肾活血方中不同功效药物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靶标预测 | 第89-91页 |
3.4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 第91-92页 |
3.5 补肾活血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机制探讨 | 第92-93页 |
4 讨论 | 第93-95页 |
5 结论 | 第95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95-96页 |
第五部分 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婴幼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96-109页 |
前言 | 第96-97页 |
1 研究目的 | 第97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97-9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97页 |
2.2 纳入标准 | 第97-98页 |
2.3 观察指标 | 第98页 |
2.4 临床资料收集 | 第98页 |
2.5 神经精神发育评估方法 | 第98-99页 |
2.6 随访人员 | 第99页 |
2.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99页 |
3 结果 | 第99-102页 |
3.1 随访调查完成情况 | 第99-100页 |
3.2 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 第100-101页 |
3.3 两组小儿现时年龄分布情况 | 第101页 |
3.4 两组小儿出生时一般情况比较 | 第101页 |
3.5 两组小儿出生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第101-102页 |
3.6 两组小儿12月龄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第102页 |
3.7 两组小儿24月龄时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 第102页 |
3.8 两组小儿ASQ-C评分比较 | 第102页 |
4 讨论 | 第102-108页 |
4.1 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体格发育的影响 | 第103页 |
4.2 补肾活血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子代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4.3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 | 第104-105页 |
4.4 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评估量表的选择 | 第105-106页 |
4.5 补肾活血法对女性生殖健康的积极作用 | 第106-107页 |
4.6 “治未病”思想在保障女性生殖健康中的意义 | 第107页 |
4.7 回顾性研究的局限性 | 第107-108页 |
5 结论 | 第108页 |
6 结语 | 第108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6页 |
附表1 排除文献列表 | 第116-122页 |
附表2 补肾活血方中单味药的相关基因 | 第122-128页 |
研究生个人简历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件 | 第130-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