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22页 |
一 论文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一)研究的理论需要 | 第8-9页 |
(二)研究的现实需要 | 第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8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三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8-22页 |
(一)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22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生活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 | 第22-26页 |
一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步与矛盾 | 第22-23页 |
(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 第22页 |
(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显现 | 第22-23页 |
二 人类理论探索的发展与困惑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生活理论的逻辑发展 | 第26-32页 |
一 生活理论的产生 | 第26-27页 |
二 生活理论的形成 | 第27-29页 |
三 生活理论的发展 | 第29-30页 |
四 生活理论的深化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 第32-42页 |
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生活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2-37页 |
(一)“生活”的科学内涵 | 第32-33页 |
(二)“生活”的要素——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和谐统一 | 第33-34页 |
(三)“生活”的主体——现实的人 | 第34-36页 |
(四)“生活”的物质基础——实践 | 第36-37页 |
(五)“生活”的终极目标——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第37页 |
二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生活理论的特征 | 第37-42页 |
(一)生活理论的实践性 | 第37-38页 |
(二)生活理论的批判性 | 第38-39页 |
(三)生活理论的现实性 | 第39-40页 |
(四)生活理论的历史性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生活理论的当代意义 | 第42-46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42-44页 |
(一)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的新角度 | 第42-43页 |
(二)实现了哲学视野的丰富拓展 | 第43-44页 |
二 实践价值 | 第44-46页 |
(一)有助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奋斗目标 | 第44-45页 |
(二)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一 著作类 | 第48页 |
二 学位论文类 | 第48页 |
三 期刊论文类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