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现实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6-1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现实观的理论来源 | 第19-29页 |
一 西方哲学史上的现实思想 | 第19-22页 |
(一)古代哲学的现实思想 | 第19-20页 |
(二)近代哲学的现实思想 | 第20-22页 |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观的批判 | 第22-25页 |
(一)对黑格尔“精神是现实主体”的批判 | 第23-24页 |
(二)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 | 第24-25页 |
三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现实观的超越 | 第25-29页 |
(一)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超越 | 第25-27页 |
(二)对费尔巴哈类本质的超越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现实观的的历史进程 | 第29-35页 |
一 马克思现实观的萌芽 | 第29-30页 |
二 马克思现实观的转变 | 第30-31页 |
三 马克思现实观的初步形成 | 第31-32页 |
四 马克思现实观的发展完善 | 第32-33页 |
五 马克思现实观的最终确立 | 第33-35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现实观的内涵 | 第35-45页 |
一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揭示 | 第35-37页 |
二 马克思现实观的内涵 | 第37-39页 |
(一)客观自然界是现实发展的基础 | 第37-38页 |
(二)现实世界是物质关系的综合 | 第38页 |
(三)现实的人是实践过程的要素 | 第38-39页 |
(四)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的纽带 | 第39页 |
三 马克思现实观的特征 | 第39-45页 |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 第40-41页 |
(二)现实关照与人文关怀的辩证统一 | 第41-42页 |
(三)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 第42-45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现实观的当代价值 | 第45-51页 |
一 夯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 第45-46页 |
二 回归真正科学的历史观 | 第46页 |
三 从现实出发指导中国道路建设 | 第46-48页 |
四 从现实出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一 著作类 | 第53页 |
二 学位论文类 | 第53-54页 |
三 期刊论文类 | 第54-55页 |
四 英语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件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