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对解决我国农业用地问题的启示

摘要第4-6页
Summary第6-7页
绪论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1页
        1.研究背景第8-9页
        2.研究目的第9-10页
        3.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1.研究方法第13-14页
        2.创新之处第14页
一、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的形成第14-22页
    (一)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4-18页
        1.英国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第15-16页
        2.殖民地土地问题日益显露第16-18页
    (二)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第18-22页
        1.威廉·配第关于土地位置不同导致级差地租的思想第18-19页
        2.詹姆斯·安德森关于级差地租特征的思想第19-20页
        3.亚当·斯密关于地租源于剩余价值的思想第20-21页
        4.大卫·李嘉图关于地租逐级式产生的思想第21-22页
二、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28页
    (一)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第22-25页
        1.自然条件第22-23页
        2.社会条件第23-25页
    (二)级差地租的形态第25-27页
        1.级差地租Ⅰ第25-26页
        2.级差地租Ⅱ第26-27页
    (三)级差地租的本质第27-28页
三、基于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分析我国农业用地存在的问题第28-40页
    (一)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第28-31页
        1.农业收益低导致土地抛荒第28-30页
        2.耕种条件差造成土地抛荒第30-31页
        3.发展模式落后导致土地抛荒第31页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第31-36页
        1.流转价格机制不完善第32-33页
        2.土地流转租期较短第33-34页
        3.土地流转率不够高第34-35页
        4.流转非粮化现象频出第35-36页
    (三)农地征用补偿问题第36-40页
        1.农地征用补偿受益主体不明确第36-37页
        2.农地征用补偿范围比较狭隘第37-38页
        3.农地征用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第38-39页
        4.补偿纠纷处理机制不够完善第39-40页
四、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对解决我国农业用地问题的启示第40-53页
    (一)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对解决农地抛荒问题的启示第40-44页
        1.适当增加农民的收入第40-41页
        2.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第41-42页
        3.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第42-44页
    (二)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对解决农地流转问题的启示第44-48页
        1.科学制定土地流转价格第44-45页
        2.适当延长土地流转租期第45-46页
        3.促进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第46-47页
        4.加强对流转用途的管制第47-48页
    (三)马克思级差地租思想对解决农地征用补偿问题的启示第48-53页
        1.明确补偿受益者的身份第49页
        2.扩大农地征用补偿范围第49-50页
        3.制定发展性的补偿策略第50-52页
        4.健全补偿纠纷处理机制第52-53页
结语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
下一篇: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水平测度及收入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