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小说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0.1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0.2 研究思路、方法 | 第9-10页 |
1 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生成背景 | 第10-21页 |
1.1 剧谈释义及特征 | 第10-11页 |
1.2 剧谈风尚的流衍 | 第11-14页 |
1.3 鬼神精怪与剧谈的结合 | 第14-17页 |
1.4 鬼神精怪剧谈故事在唐代的新变与繁荣 | 第17-21页 |
2 鬼神精怪剧谈故事之类型 | 第21-41页 |
2.1 谈佛论道 | 第21-24页 |
2.2 追忆历史 | 第24-26页 |
2.3 共话幽冥 | 第26-29页 |
2.4 谈乐评政 | 第29-31页 |
2.5 评论文学 | 第31-34页 |
2.6 自叙身份 | 第34-37页 |
2.7 宴聚交往 | 第37-41页 |
3 鬼神精怪剧谈故事的写实与诡设 | 第41-63页 |
3.1 剧谈之“景” | 第41-49页 |
3.1.1 环境设置 | 第42-47页 |
3.1.2 场景转换 | 第47-49页 |
3.2 剧谈之“人” | 第49-55页 |
3.2.1 神鬼的建构 | 第49-52页 |
3.2.2 精怪的人化 | 第52-55页 |
3.3 剧谈之“义” | 第55-63页 |
3.3.1 鬼神精怪剧谈与主旨表达 | 第55-57页 |
3.3.2 弘道劝诫的宗教主旨 | 第57-58页 |
3.3.3 娱玩逞才的兴趣主旨 | 第58-59页 |
3.3.4 伤时怀古的历史主旨 | 第59-61页 |
3.3.5 抒情达意的政治主旨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