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带钢表面缺陷的视觉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9-10页
        1.2.1 传统检测技术第9-10页
        1.2.2 视觉检测技术第10页
    1.3 视觉识别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10-11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1-14页
第二章 检测方法总体设计第14-21页
    2.1 缺陷识别性能指标第14页
    2.2 检测方法总体方案设计第14-15页
    2.3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第15-17页
    2.4 图像软件结构设计第17-19页
        2.4.1 软件部分总体设计第17页
        2.4.2 软件界面设计第17-19页
    2.5 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带钢表面缺陷图像预处理技术研究第21-33页
    3.1 图像滤波算法研究第21-25页
        3.1.1 自适应中值滤波第21-22页
        3.1.2 高帽滤波方法第22-23页
        3.1.3 同态滤波方法第23-25页
    3.2 图像增强算法研究第25-27页
        3.2.1 对比度受限直方图均衡化第25-26页
        3.2.2 多尺度Retinex增强第26-27页
    3.3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3.3.1 图像滤波的实验分析第27-31页
        3.3.2 图像增强的实验分析第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四章 带钢表面缺陷特征表征与识别方法研究第33-51页
    4.1 图像特征提取第33-39页
        4.1.1 直方图统计特征第35-36页
        4.1.2 灰度共生矩阵第36-37页
        4.1.3 灰度差分统计第37页
        4.1.4 Tamura纹理特征第37-39页
    4.2 特征选择算法研究第39-42页
        4.2.1 主成分分析第39-40页
        4.2.2 ReliefF算法第40-41页
        4.2.3 自编码器第41-42页
    4.3 识别模型构建方法研究第42-48页
        4.3.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第42-44页
        4.3.2 基于SVM的分类器设计第44-45页
        4.3.3 基于ELM的分类器设计第45-47页
        4.3.4 基于SSAE的分类器设计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五章 带钢表面缺陷视觉识别结果与分析第51-66页
    5.1 实验数据描述第51页
    5.2 特征表征结果分析第51-54页
    5.3 缺陷分类实验和分析第54-63页
        5.3.1 BP神经网络分类实验第54-56页
        5.3.2 支持向量机分类结果第56-58页
        5.3.3 极限学习机分类结果第58-60页
        5.3.4 堆栈稀疏自编码器分类结果第60-63页
    5.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3-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总结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3-75页
附录第75-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IS的城市道路路面养护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基于用户联合相似度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