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第7-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前言 | 第16-20页 |
第一章 ICP-MS法测定人血浆中乙烷硒啉及含硒物质的方法学确证 | 第20-36页 |
1 实验目的 | 第20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 药品和试剂 | 第20-21页 |
2.2 仪器 | 第21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1-32页 |
3.1 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3.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1-22页 |
3.3 血浆样品预处理 | 第22页 |
3.4 ICP-MS分析条件 | 第22-23页 |
3.5 ICP-MS分析方法中数据换算 | 第23-24页 |
3.6 分析方法确证 | 第24-32页 |
4 分析方法的实施 | 第32-33页 |
5 讨论 | 第33-35页 |
5.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5.2 硒测定同位素的选择 | 第33-34页 |
5.3 内标元素的选择 | 第34页 |
5.4 碰撞/反应池工作模式(ORS)与基质效应的消除 | 第34-35页 |
6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乙烷硒啉分散片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6-59页 |
1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设计 | 第36-40页 |
1.1 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设计 | 第36-37页 |
1.2 连续给药每天一次(Qd)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设计 | 第37-39页 |
1.3 连续给药每天两次(Bid)药代动力学研究试验设计 | 第39页 |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39-40页 |
2 乙烷硒啉分散片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40-56页 |
2.1 乙烷硒啉单次给药临床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40-43页 |
2.2 乙烷硒啉连续给药每天一次(Qd)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43-51页 |
2.3 乙烷硒啉连续给药每天两次(Bid)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 第51-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受试者口服乙烷硒啉分散片后的尿液排泄研究 | 第59-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1.1 药品和试剂 | 第59-60页 |
1.2 仪器 | 第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60-61页 |
2.2 样品测定和数据分析 | 第6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乙烷硒啉的体内代谢转化研究 | 第64-8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1.1 药品和试剂 | 第64-65页 |
1.2 仪器 | 第6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65-67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65-66页 |
2.2 质谱条件 | 第66-67页 |
2.3 乙烷硒啉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67页 |
2.4 代谢物鉴定样品的选择 | 第67页 |
2.5 生物样品预处理 | 第67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7-86页 |
3.1 样品测定 | 第67-86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综述 人工合成新型有机硒化合物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96-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