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5-19页 |
2.1 对称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 | 第15页 |
2.2 双线性配对 | 第15-16页 |
2.3 基于BLS的同态验证器 | 第16-17页 |
2.4 可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难解性假设 | 第17-18页 |
2.5 双线性Differ-Hellman问题难解性假设 | 第1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多助手协助的外包数据动态支持协议 | 第19-35页 |
3.1 设计目标 | 第19-20页 |
3.2 问题陈述 | 第20-21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20-21页 |
3.2.2 安全性威胁 | 第21页 |
3.3 多助手协助的外包数据动态支持协议描述 | 第21-27页 |
3.3.1 符号描述 | 第22页 |
3.3.2 协议的具体描述 | 第22-27页 |
3.4 协议的性能表现 | 第27-30页 |
3.4.1 助手的身份认证 | 第27-28页 |
3.4.2 恶意助手的撤销 | 第28-30页 |
3.4.3 慵懒更新 | 第30页 |
3.5 协议的安全性分析 | 第30-32页 |
3.5.1 抗主动攻击的分析 | 第30-31页 |
3.5.2 抗被动攻击的分析 | 第31-32页 |
3.6 协议的开销分析 | 第32-34页 |
3.6.1 计算开销的分析 | 第32-34页 |
3.6.2 通信开销的分析 | 第3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全新动态结构的外包数据审计协议 | 第35-60页 |
4.1 设计目标 | 第35-36页 |
4.2 问题陈述 | 第36-37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4.2.2 安全性目标 | 第37页 |
4.3 全新动态结构的构造 | 第37-42页 |
4.3.1 双线链接信息表 | 第38-40页 |
4.3.2 位置数组 | 第40-42页 |
4.4 基于全新动态结构的外包数据审计协议描述 | 第42-49页 |
4.4.1 符号描述 | 第42页 |
4.4.2 协议的具体描述 | 第42-45页 |
4.4.3 全局和抽样审计 | 第45-46页 |
4.4.4 批量审计 | 第46页 |
4.4.5 动态审计 | 第46-49页 |
4.5 协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分析 | 第49-54页 |
4.5.1 正确性分析 | 第49-50页 |
4.5.2 安全性分析 | 第50-54页 |
4.6 协议的开销分析 | 第54-58页 |
4.6.1 通信开销的分析 | 第54页 |
4.6.2 计算开销的分析 | 第54-5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0-61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