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1 体育学科的重要性 | 第8页 |
1.1.2 体育教师肩负的重任 | 第8-9页 |
1.1.3 体育教师成社会“热话题” | 第9-10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1.2.1 形象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对形象的追求与塑造已成为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目标与手段 | 第10页 |
1.2.2 体育教师良好形象树立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1.2.3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第13-17页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1.4.2 体育教师形象的本质 | 第14-15页 |
1.4.3 体育教师形象的内涵 | 第15-17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5.1 国内外对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相关研究 | 第17-21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2.2.2 问卷调查法(调查工具) | 第21-25页 |
2.2.3 数据分析法 | 第25页 |
2.2.4 逻辑分析法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3.1 锦州市大学生对体育教师形象的评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3.1.1 大学生对锦州市高校体育教师两大主形象的评价 | 第26页 |
3.1.2 大学生对体育教师各子形象的评价 | 第26-27页 |
3.1.3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师形象评价分析 | 第27-28页 |
3.1.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师形象评价分析 | 第28-29页 |
3.2 锦州市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形象的评价调查结果分析 | 第29-32页 |
3.2.1 锦州市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两大主形象的评价 | 第29页 |
3.2.2 体育教师对自身各子形象评价分析 | 第29-30页 |
3.2.3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形象评价分析 | 第30-31页 |
3.2.4 不同年龄的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形象评价分析 | 第31-32页 |
3.3 锦州市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形象评价与大学生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大学生与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两大主形象评价比较 | 第32页 |
3.3.2 大学生与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各子形象评价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3.4 形象学有关内容与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有机结合 | 第34-39页 |
3.4.1 形象学与高校体育教师形象 | 第34-35页 |
3.4.2 形象形成过程与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结合 | 第35-37页 |
3.4.3 内在外在形象、综合能力与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结合 | 第37-39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3页 |
4.1 结论 | 第39-40页 |
4.2 建议 | 第40-43页 |
4.2.1 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形象的建设,提高自身学识素质 | 第40页 |
4.2.2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倡奉献精神 | 第40-41页 |
4.2.3 提高社会影响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A | 第45-47页 |
附录 B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