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刚度差异的上部结构拼宽方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新旧桥梁横向拼接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新旧桥梁基础沉降研究 | 第14-15页 |
1.2.3 不均匀收缩徐变研究 | 第15-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桥梁横向拼宽方法 | 第18-25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拼宽改建的一般原则 | 第18-19页 |
2.3 桥梁拼宽类型 | 第19-20页 |
2.4 拼宽施工工艺 | 第20-22页 |
2.5 统一计算参数概述 | 第22-24页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上部结构等刚度拼宽力学性能研究 | 第25-66页 |
3.1 概述 | 第25页 |
3.2 空心板与空心板拼宽效应分析 | 第25-39页 |
3.2.1 概述 | 第25页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3.2.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27-31页 |
3.2.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31-36页 |
3.2.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36-39页 |
3.3 T梁与T梁拼宽效应分析 | 第39-52页 |
3.3.1 概述 | 第39页 |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0页 |
3.3.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0-44页 |
3.3.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44-49页 |
3.3.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49-52页 |
3.4 小箱梁与小箱梁拼宽效应分析 | 第52-64页 |
3.4.1 概述 | 第52页 |
3.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3.4.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53-57页 |
3.4.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57-61页 |
3.4.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61-64页 |
3.5 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上部结构不等刚度拼宽力学性能研究 | 第66-112页 |
4.1 概述 | 第66页 |
4.2 空心板与T梁拼宽效应分析 | 第66-81页 |
4.2.1 概述 | 第66页 |
4.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4.2.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8-73页 |
4.2.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73-78页 |
4.2.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78-81页 |
4.3 空心板与小箱梁拼宽效应分析 | 第81-96页 |
4.3.1 概述 | 第81页 |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1-83页 |
4.3.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83-88页 |
4.3.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88-93页 |
4.3.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93-96页 |
4.4 小箱梁与T梁拼宽效应分析 | 第96-110页 |
4.4.1 概述 | 第96页 |
4.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96-98页 |
4.4.3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98-102页 |
4.4.4 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102-107页 |
4.4.5 基础沉降分析 | 第107-110页 |
4.5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桥梁拼宽效应综合对比分析 | 第112-142页 |
5.1 概述 | 第112页 |
5.2 空心板桥拼宽效应对比分析 | 第112-128页 |
5.2.1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112-117页 |
5.2.2 收缩徐变影响对比分析 | 第117-123页 |
5.2.3 基础沉降对比分析 | 第123-127页 |
5.2.4 空心板桥拼宽效应对比结果 | 第127-128页 |
5.3 小箱梁桥拼宽效应对比分析 | 第128-142页 |
5.3.1 拼宽前后的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 第128-131页 |
5.3.2 收缩徐变影响对比分析 | 第131-136页 |
5.3.3 基础沉降对比分析 | 第136-140页 |
5.3.4 小箱梁桥拼宽效应对比结果 | 第140-14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结论 | 第142-143页 |
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