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后危机时期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1 引言第10-19页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文献研究及评述第11-17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1-14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7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2 财政政策反危机调节的理论框架第19-31页
   ·财政政策概述第19-20页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第20-31页
     ·积极财政政策的界定第20-21页
     ·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原理第21-27页
     ·财政政策工具第27-31页
3 西方国家应对危机实践:比较与借鉴第31-47页
   ·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第31-37页
     ·"大萧条"时期的财政政策第31-33页
     ·美国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措施第33-37页
   ·欧洲各国救市的政策组合第37-40页
     ·积极推动国有化第37-39页
     ·实施联合降息行动第39页
     ·改变金融监管规则第39-40页
   ·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第40-43页
     ·财政税收政策第40-41页
     ·金融救助政策第41-43页
   ·经验借鉴与启示第43-47页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进一步增大政府投入力度第43-44页
     ·实行增减税并举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第44-45页
     ·充分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壮大本国经济实力第45页
     ·根据本国的利益要求,处理好联合行动与自主行动的关系第45-47页
4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第47-62页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第47-48页
     ·持有美国相关金融资产的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第47页
     ·境外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减弱第47页
     ·危机导致中国外需锐减,对经济增长造成极大的下行压力第47-48页
     ·美国金融模式和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将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第48页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第48-55页
     ·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出第48-53页
     ·中国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第53-55页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比较第55-58页
     ·199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第55-57页
     ·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比较分析第57-58页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58-62页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步成效第58-60页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60-62页
5 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第62-71页
   ·出口导向、内外失衡:国家竞争力的降低第62-64页
     ·出口导向型战略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态第62-63页
     ·经济发展内外失衡的后果第63-64页
   ·高投资、低效能:经济增长点的扭曲第64-67页
     ·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分析第64-65页
     ·当前中国投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第65-67页
   ·低消费、高储蓄: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的制约第67-71页
     ·低消费、高储蓄的表现和实质第67-69页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第69-71页
6 后危机时期财政政策的着力点第71-91页
   ·调节收入分配,刺激消费需求第71-76页
     ·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所占比重第71-73页
     ·调整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结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第73-76页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76-82页
     ·调整产业结构的思路第76-78页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第78-81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第81-82页
   ·优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第82-86页
     ·提高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效用第83-84页
     ·正确处理财政货币政策应对经济衰退的主从关系第84-86页
   ·防范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风险第86-91页
     ·调整政策方向,优化财政政策措施第86页
     ·加强债务管理,限制债务扩张速度第86-87页
     ·完善分税制改革,明确各级财权关系第87-88页
     ·确保政策重心,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第88-89页
     ·减少行政干预,完善政策运作方式第89-90页
     ·监控财政运行,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后记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
下一篇:我国物业税税基评估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