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双梯度钻井压力控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3.1 控制压力钻井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3.2 双梯度钻井系统及工业项目进展 | 第10-12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深水双梯度钻井系统基础理论研究 | 第14-20页 |
2.1 双梯度钻井系统物理模型 | 第14-17页 |
2.1.1 双梯度钻井方法的研究 | 第14-16页 |
2.1.2 双梯度钻井系统物理模型 | 第16-17页 |
2.2 双梯度钻井系统压力变化规律 | 第17-18页 |
2.3 当量循环密度计算模型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深水双梯度钻井压力控制研究 | 第20-50页 |
3.1 U型管效应产生机理 | 第20页 |
3.2 U型管效应的理论模型 | 第20-22页 |
3.2.1 U型管效应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3.3 水中泵双梯度钻井井筒水力模型 | 第22-34页 |
3.3.1 基本物理定律 | 第23-24页 |
3.3.2 井筒温度分布计算模型 | 第24-28页 |
3.3.3 静止井况钻井液的温度分布模型 | 第28-29页 |
3.3.4 方程求解 | 第29-32页 |
3.3.5 钻井液密度模型 | 第32-34页 |
3.4 U型管效应的影响因素 | 第34-36页 |
3.5 U型管效应抑制工具钻柱阀的开发 | 第36-39页 |
3.6 井涌监测及井控 | 第39-43页 |
3.6.1 井涌监测 | 第40-41页 |
3.6.2 关井程序 | 第41页 |
3.6.3 压井方法 | 第41-43页 |
3.7 双梯度钻井分析计算程序 | 第43-47页 |
3.7.1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第43-44页 |
3.7.2 程序的开发及应用实例 | 第44-47页 |
3.8 U型管压差的产生及变化规律 | 第47-50页 |
1 )井涌监测 | 第47-48页 |
2 )关井程序 | 第48页 |
3 )压井方法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深水双梯度钻井与采油工艺的研究 | 第50-57页 |
4.1 深水浅层钻井主要挑战 | 第50-52页 |
4.1.1 浅层钻井风险 | 第50-51页 |
4.1.2 常规钻井法遇到的问题 | 第51-52页 |
4.2 浅层钻井风险的对策 | 第52-53页 |
4.2.1 双梯度钻井系统控制浅层风险 | 第52-53页 |
4.2.2 双梯度钻井技术的优势 | 第53页 |
4.3 双梯度钻井系统方案 | 第53-57页 |
4.3.1 钻井平台方案 | 第53-54页 |
4.3.2 钻井技术方案 | 第54页 |
4.3.3 下部井眼钻井系统方案 | 第54-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今后开展的研究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