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TiO2纳米结构及其复合膜对金属光生阴极保护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1.1 海洋环境中金属腐蚀的危害和损失第12-13页
        1.1.2 光生阴极保护技术简介第13-14页
    1.2 纳米TiO_2薄膜的研究背景及进展第14-20页
        1.2.1 纳米TiO_2概述第14页
        1.2.2 TiO_2的能带结构第14-17页
        1.2.3 纳米TiO_2晶体和表面结构第17页
        1.2.4 纳米TiO_2的掺杂方法与改性手段第17-20页
    1.3 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进展第20-24页
        1.3.1 纳米材料概述第20-21页
        1.3.2 纳米膜材料的制备第21-24页
    1.4 本研究选题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纯二氧化钛纳米线对304不锈钢的保护性能第26-36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30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2.2 TiO_2纳米线的制备第27页
        2.2.3 304不锈钢电极的制备第27-28页
        2.2.4 纯TiO_2纳米线的表征第28页
        2.2.5 纯TiO_2纳米线耦联304不锈钢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28-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2.3.1 氢氧化钠浓度对TiO_2纳米线性能的影响第30-32页
        2.3.2 反应时间对TiO_2纳米线的影响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三章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复合膜耦联304不锈钢的性能研究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部分第37-41页
        3.2.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7-38页
        3.2.2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制备第38-39页
        3.2.3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表征第39页
        3.2.4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耦联304不锈钢的性能测试手段及装置第39-4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1-47页
        3.3.1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筛选第41-42页
        3.3.2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表征第42-43页
        3.3.3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XPS分析第43-45页
        3.3.4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45页
        3.3.5 银/磷酸银/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光电流分析第45-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复合膜耦联304不锈钢的性能研究第48-60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实验部分第49-53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9页
        4.2.2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复合膜的制备第49-50页
        4.2.3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的表征第50-51页
        4.2.4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耦联304不锈钢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51-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4.3.1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的筛选第53-54页
        4.3.2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形貌和结构表征第54-55页
        4.3.3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的XPS分析第55-57页
        4.3.4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第57页
        4.3.5 银/铁酸钴/二氧化钛纳米线复合膜的光电流谱分析第57-59页
    4.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致谢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由基参与的C-C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改性丙纶的吸附与电去离子技术处理铜离子废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