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郑州电网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本文主要工作第13-14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4-22页
    2.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概述第14-15页
    2.2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第15-21页
        2.2.1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设计平台第15-16页
        2.2.2 电力系统建模理论第16-18页
        2.2.3 电力设备负载率理论第18-19页
        2.2.4 电压控制AVC相关理论第19-20页
        2.2.5 设备运行状态信息介绍第20-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优化体系方案的制定第22-27页
    3.1 郑州电网智能调控优化设计需求分析第22-24页
        3.1.1 郑州电网基本情况第22页
        3.1.2 郑州电网智能调控优化设计需求第22-23页
        3.1.3 具体需求第23-24页
    3.2 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平台的优化设计方案第24-26页
    3.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4章 基于系统平台优化设计方案的应用第27-40页
    4.1 监控界面进行分层设置第27-28页
    4.2 提高D5000系统AVC控制厂站覆盖率第28-34页
        4.2.1 AVC理论建模流程第28-29页
        4.2.2 AVC实际建模流程第29-31页
        4.2.3 将拓扑异常线路进行等值第31-32页
        4.2.4 设置并列主变档位对应关系第32-34页
    4.3 重过载统计记录分类显示第34-39页
        4.3.1 设计负载率自动计算功能第35页
        4.3.2 充分利用D5000图形编辑功能进行编辑第35-39页
    4.4 信号精细化管理第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5章 优化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郑州电网的应用效果评估第40-53页
    5.1 监控界面进行分层设置的效果评估第40-44页
        5.1.1 实际应用效果第40-43页
        5.1.2 历史比较和时间抽样效果第43-44页
    5.2 AVC控制厂站覆盖率的效果评估第44-46页
        5.2.1 情况对比第44-45页
        5.2.2 效果评估第45-46页
    5.3 重过载信息处置方式变化效果第46-49页
        5.3.1 实际应用效果第46-47页
        5.3.3 历史比较和时间抽样效果第47-49页
    5.4 信息精确性提高后的效果评估第49-52页
        5.4.1 实际应用效果第49-51页
        5.4.2 历史比较和时间抽样效果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53-54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成果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安电厂新建300MW机组热力系统节能降耗研究
下一篇:微电网孤网运行情况下继电保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