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内外金矿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研究区金矿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 | 第15-29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8页 |
2.1.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5页 |
2.1.2 区域地层 | 第15-17页 |
2.1.3 区域岩浆岩 | 第17-18页 |
2.1.4 区域变质岩 | 第18页 |
2.2 矿区地质特征 | 第18-25页 |
2.2.1 矿区地层 | 第18-20页 |
2.2.2 矿区岩浆岩 | 第20-22页 |
2.2.3 矿区构造特征 | 第22-25页 |
2.3 区域地球化学 | 第25-29页 |
2.3.1 地层和岩体含金背景 | 第25-27页 |
2.3.2 化探异常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9-42页 |
3.1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9-31页 |
3.1.1 含金石英脉特征 | 第29-30页 |
3.1.2 矿体特征 | 第30-31页 |
3.2 矿石特征 | 第31-38页 |
3.3 围岩蚀变 | 第38-41页 |
3.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控矿构造特征 | 第42-52页 |
4.1 剪切带及其宏观变形特征 | 第42-46页 |
4.2 剪切带的显微构造特征 | 第46-49页 |
4.3 剪切带演化期次的划分 | 第49-50页 |
4.4 剪切带与金成矿的关系 | 第50-51页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岩体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68页 |
5.1 岩体特征 | 第53-56页 |
5.1.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53页 |
5.1.2 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 | 第53-56页 |
5.2 成岩大地构造环境 | 第56页 |
5.3 含金石英脉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59页 |
5.4 成矿流体特征 | 第59-67页 |
5.4.1 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均一温度、盐度 | 第59-60页 |
5.4.2 流体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测定 | 第60-64页 |
5.4.3 流体包裹体的时空演化 | 第64页 |
5.4.4 成矿压力及深度 | 第64-65页 |
5.4.5 成矿物质来源讨论 | 第65-66页 |
5.4.6 成矿流体的性质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找矿潜力 | 第68-76页 |
6.1 矿床成因 | 第68-71页 |
6.1.1 地层和岩体含金特征 | 第68页 |
6.1.2 构造背景 | 第68页 |
6.1.3 成矿要素分析 | 第68-69页 |
6.1.4 典型矿床对比 | 第69-71页 |
6.2 成矿模式讨论 | 第71-72页 |
6.3 找矿潜力 | 第72-74页 |
6.3.1 矿区 1:5 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 第72页 |
6.3.2 矿区土壤异常特征 | 第72-74页 |
6.4 小结 | 第74-76页 |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