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便携式电磁探伤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电磁探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本原理及系统概述 | 第15-32页 |
2.1 磁粉探伤的基本原理 | 第15-20页 |
2.1.1 漏磁场的形成 | 第15-16页 |
2.1.2 磁化方向的研究 | 第16-17页 |
2.1.3 形成旋转磁场 | 第17-19页 |
2.1.4 使用直流电产生旋转磁场 | 第19-20页 |
2.1.5 交流磁化方式和直流磁化方式的比较 | 第20页 |
2.2 漏磁场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2.2.1 霍尔效应与霍尔元件 | 第21-22页 |
2.2.2 漏磁场检测方法 | 第22页 |
2.3 检测信号的去噪 | 第22-28页 |
2.3.1 小波去噪 | 第23-26页 |
2.3.1.1 小波去噪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3.1.2 小波去噪的阈值选取方法 | 第24-26页 |
2.3.2 独立分量分析 | 第26-28页 |
2.3.2.1 独立分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2.3.2.2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 第27-28页 |
2.4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8-31页 |
2.4.1 概率神经网络(PNN)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磁场产生模块设计 | 第32-47页 |
3.1 磁场产生模块设计要求 | 第32-33页 |
3.2 磁化装置硬件设计 | 第33-40页 |
3.2.1 主控芯片模块设计 | 第33-38页 |
3.2.2 全桥逆变器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3.2.3 电源检测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3.3 磁场产生装置软件设计 | 第40-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磁场检测模块设计 | 第47-60页 |
4.1 工件表面漏磁场的有限元仿真 | 第47-49页 |
4.2 磁场检测模块设计要求 | 第49页 |
4.3 霍尔传感器阵列的拓扑结构 | 第49-51页 |
4.4 磁场检测模块总体结构 | 第51-58页 |
4.4.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52-54页 |
4.4.2 数据分析模块设计 | 第54-57页 |
4.4.3 图像还原模块设计[49-50] | 第57-58页 |
4.5 磁场检测模块算法实现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1 磁场产生模块设计结果 | 第60-61页 |
5.2 磁场检测模块设计结果 | 第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