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Salamo型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2 半Salamo型配体HL~1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24-53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2.2.1 半Salalmo型配体HL~1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2 半Salamo型配合物 1–4 的合成 | 第25-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47页 |
2.3.1 配体HL~1及其配合物 1–4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2.3.2 配体HL~1及其配合物 1–4 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27-30页 |
2.3.3 配合物 1-4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0-36页 |
2.3.3.1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2.3.3.2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2-33页 |
2.3.3.3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3-35页 |
2.3.3.4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5-36页 |
2.3.4 配合物 1–4 的超分子作用研究 | 第36-41页 |
2.3.5 配合物1和 2 的磁性分析 | 第41-43页 |
2.3.6 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分析 | 第43-45页 |
2.3.7 配合物 1–3 的抗菌活性分析 | 第45-47页 |
2.4 小结 | 第47-48页 |
本章附录 | 第48-53页 |
3 非对称香豆素Salamo型配体H_2L~2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53-62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3.2.1 非对称香豆素Salamo型配体H_2L~2的合成 | 第53-54页 |
3.2.2 非对称香豆素Salamo型Cu(Ⅱ)配合物的合成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0页 |
3.3.1 配体H_2L~2及其Cu(Ⅱ)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4-55页 |
3.3.2 配体H_2L~2及其Cu(Ⅱ)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3.3.3 荧光滴定光谱分析 | 第56页 |
3.3.4 非对称香豆素配体H_2L~2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56-58页 |
3.3.5 配合物5晶体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3.4 小结 | 第60-61页 |
本章附录 | 第61-62页 |
4 对称香豆素Salamo型配体H_2L~3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性质研究 | 第62-93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4.2.1 对称香豆素Salamo型配体H_2L~3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2 对称香豆素Salamo型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 第63-6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4-85页 |
4.3.1 配体H_2L~3及其配合物 6-12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4.3.2 配体H_2L~3及其配合物 6–12 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65-67页 |
4.3.3 配合物 6–12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7-78页 |
4.3.3.1 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8-69页 |
4.3.3.2 配合物6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9-71页 |
4.3.3.3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1-72页 |
4.3.3.4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2-74页 |
4.3.3.5 配合物10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4-75页 |
4.3.3.6 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5-77页 |
4.3.3.7 配合物11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77-78页 |
4.3.4 对称香豆素配体H_2L~3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78-80页 |
4.3.5 对称香豆素配体H_2L~3的荧光滴定实验 | 第80-82页 |
4.3.6 配合物9和 11 的荧光性质研究 | 第82-84页 |
4.3.7 配合物 6,7 和9的抗菌活性研究 | 第84-85页 |
4.4 小结 | 第85-86页 |
本章附录 | 第86-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