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缩略词列表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LrgB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植物叶绿素代谢的简介 | 第16-18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番茄LrgB基因生物信息学及不同胁迫响应分析 | 第21-37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番茄LrgB基因结构及同源性分析 | 第22页 |
2.2.2 番茄LrgB启动子元件分析 | 第22-23页 |
2.2.3 光、激素以及其它非生物胁迫处理 | 第23页 |
2.2.4 番茄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2.2.5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25-26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6-34页 |
2.3.1 番茄LrgB蛋白结构预测与分析 | 第26页 |
2.3.2 番茄LrgB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2.3.3 番茄LrgB启动子分析 | 第29-30页 |
2.3.4 番茄SlLrgB的表达受光、激素和其它逆境胁迫的调节 | 第30-34页 |
2.4 讨论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番茄SlLrgB基因克隆、载体构建及表达分析 | 第37-4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3.1.2 载体和菌株 | 第37页 |
3.1.3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42页 |
3.2.1 番茄LrgB基因的扩增及回收 | 第37-39页 |
3.2.2 SlLrgB正、反义载体的构建 | 第39-41页 |
3.2.3 番茄LrgB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2-47页 |
3.3.1 SlLrgB基因的克隆 | 第42页 |
3.3.2 SlLrgB正、反义载体的构建 | 第42-45页 |
3.3.3 番茄LrgB基因的时空表达特征 | 第45-47页 |
3.4 讨论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番茄SlLrgB基因的遗传转化及功能研究 | 第49-67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1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49页 |
4.1.2 相关溶液及培养基的配置 | 第49-51页 |
4.1.3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4.2.1 SlLrgB基因的番茄遗传转化(超净工作台) | 第51-52页 |
4.2.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52-53页 |
4.2.3 转基因植株表型鉴定及相关检测 | 第53-55页 |
4.2.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55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55-64页 |
4.3.1 SlLrgB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第55-57页 |
4.3.2 SlLrgB转基因植株的表达水平分析 | 第57-58页 |
4.3.3 SlLrgB超表达植株表现出叶绿素缺乏的表型 | 第58-61页 |
4.3.4 SlLrgB转基因植株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叶绿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的检测 | 第61-64页 |
4.4 讨论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页 |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7-68页 |
5.3 后续研究工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 | 第77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