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5-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2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家庭金融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1 国外家庭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1.2 国内家庭金融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2.2 人格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2.3 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的影响研究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人格特征的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3.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相关理论 | 第26-30页 |
3.1.1 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种类 | 第26页 |
3.1.2 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理论 | 第26-28页 |
3.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第28-29页 |
3.1.4 行为金融理论 | 第29-30页 |
3.2 人格特征研究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3.3 人格特征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变量界定与描述性统计 | 第33-38页 |
4.1 问卷数据的选取 | 第33-36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4.1.2 人格特征变量 | 第34-35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8-56页 |
5.1 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基准回归 | 第38-41页 |
5.1.1 基准回归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5.1.2 基准回归估计结果 | 第39-41页 |
5.2 人格特征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果推断 | 第41-55页 |
5.2.1 因果效应模型 | 第41-43页 |
5.2.2 因果效应估计结果 | 第43-55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6.2 相关的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60页 |
6.3.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8-59页 |
6.3.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附录一 硕士阶段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