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召回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1章 汽车召回制度概述 | 第10-23页 |
·汽车召回制度中的相关定义 | 第10-15页 |
·缺陷产品 | 第10-12页 |
·缺陷汽车 | 第12-13页 |
·召回 | 第13页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 | 第13-14页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 第14-15页 |
·汽车召回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5-18页 |
·汽车召回的主体 | 第15-16页 |
·汽车召回的客体 | 第16页 |
·汽车召回的方式 | 第16-18页 |
·汽车召回的程序 | 第18页 |
·汽车召回制度的基础 | 第18-23页 |
·汽车召回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 第18-21页 |
·汽车召回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第2章 汽车召回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23-30页 |
·美国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 | 第23-25页 |
·总体概况 | 第23-24页 |
·召回管理过程 | 第24页 |
·美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特点 | 第24-25页 |
·日本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 | 第25-27页 |
·总体概况 | 第25页 |
·召回管理制度分析 | 第25-26页 |
·日本汽车召回制度的特点 | 第26-27页 |
·英国的汽车召回管理制度 | 第27-28页 |
·概况 | 第27页 |
·召回管理过程 | 第27-28页 |
·美、日、英汽车召回管理制度总结 | 第28-30页 |
·缺陷汽车产品的问题解决机制成熟 | 第28页 |
·缺陷汽车产品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完备 | 第28页 |
·政府的监督促进了制造商主动召回的意识形成 | 第28-29页 |
·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有力的技术支持系统 | 第29-30页 |
第3章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现状及其法律评价 | 第30-38页 |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现状 | 第30-32页 |
·消费者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 | 第30-31页 |
·监管机制实现良性发展 | 第31页 |
·我国汽车企业在召回中发展 | 第31-32页 |
·消费者对待召回更加熟悉和理智 | 第32页 |
·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缺陷 | 第32-38页 |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现有相关法律的冲突和矛盾 | 第34-35页 |
·制造商与销售商责任感缺失 | 第35-36页 |
·缺乏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和标准 | 第36页 |
·对出口车辆的策略误区导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畸形 | 第36-38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38-50页 |
·单独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缺陷产品召回法》 | 第38-40页 |
·政府在召回制度监管中的定位要清晰 | 第40-42页 |
·引入并健全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42-45页 |
·引入该制度的积极面 | 第43-45页 |
·适用及金额的确定原则 | 第45页 |
·完善缺陷信息采集处理系统 | 第45-48页 |
·有效运作的信息系统 | 第46-47页 |
·公众信服的专家委员会 | 第47-48页 |
·脱离利益方的检测机构 | 第48页 |
·将产品存在缺陷可能产生环保问题作为召回的依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页 |
已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