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锆元素和锆合金的基本概况 | 第12页 |
1.2 锆合金的几种应用 | 第12-17页 |
1.2.1 生物医用合金 | 第13-14页 |
1.2.2 储氢材料 | 第14-15页 |
1.2.3 核材料 | 第15-16页 |
1.2.4 形状记忆合金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 | 第22页 |
2.2 微观粒子的宏观表示方法——薛定谔方程 | 第22-23页 |
2.3 两种重要近似 | 第23页 |
2.4 第一性原理理论基础——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25页 |
2.5 平面波和赝势 | 第25页 |
2.6 计算软件 | 第25-26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铟浓度对锆铟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27-45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0页 |
3.3.1 结构稳定性 | 第29-31页 |
3.3.2 力学性能 | 第31-36页 |
3.3.3 电子结构 | 第36-39页 |
3.3.4 热力学性能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第四章 Zr-Si化合物电子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理论分析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0页 |
4.3.1 结构参数和稳定性 | 第46-48页 |
4.3.2 力学性能 | 第48-52页 |
4.3.3 弹性各向异性 | 第52-53页 |
4.3.4 导热系数 | 第53-56页 |
4.3.5 电子结构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第五章 4d过渡金属元素(Ru、Rh、Pd)在B2-ZrCu相中的分布与作用 | 第65-91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85页 |
5.3.1 相稳定性和结构性质 | 第67-70页 |
5.3.2 掺杂元素分布趋势预测 | 第70-72页 |
5.3.3 力学性能 | 第72-75页 |
5.3.4 掺杂元素对马氏体转变温度和熔点的影响 | 第75-77页 |
5.3.5 德拜温度 | 第77页 |
5.3.6 电子结构 | 第77-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第六章 硼(B)元素对B2-ZrCu化合物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91-106页 |
6.1 引言 | 第91-93页 |
6.2 计算细节 | 第9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1页 |
6.3.1 平衡结构性能 | 第93-95页 |
6.3.2 力学性能 | 第95-97页 |
6.3.3 热力学性能 | 第97-98页 |
6.3.4 电子性能 | 第98-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