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利用蝴蝶形钢板墙耗能的自复位结构体系试验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5页
    1.1 自复位结构提出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2 自复位结构研究现状第14-32页
        1.2.1 钢框架节点及自复位钢框架节点形式第14-21页
        1.2.2 保险丝第21-28页
        1.2.3 利用不同“保险丝”的自复位结构体系研究第28-32页
    1.3 目前研究不足及本文主要内容第32-35页
第二章 单层内填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钢框架结构试验研究第35-65页
    2.0 内填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钢框架结构设计概念及理论第35-39页
        2.0.1 内填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钢框架结构设计概念第35-36页
        2.0.2 设计理论第36-39页
    2.1 试验目的第39页
    2.2 试验方案第39-50页
        2.2.1 试件设计第39-44页
        2.2.2 试验装置第44-45页
        2.2.3 加载制度第45-46页
        2.2.4 材性试验第46-48页
        2.2.5 试验测量方案第48-50页
    2.3 试验现象描述第50-54页
    2.4 试验结果分析第54-64页
        2.4.1 滞回曲线第54-57页
        2.4.2 复位性能第57-59页
        2.4.3 耗能能力第59-61页
        2.4.4 关键点应变分析第61-63页
        2.4.5 试件初始刚度对比第63-64页
    2.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三章 数值模拟方法及其试验验证第65-81页
    3.1 实体与壳单元的数值模拟第65-69页
        3.1.1 ANSYS软件第65页
        3.1.2 试件数值模型建立第65-69页
    3.2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69-79页
        3.2.1 试件应力云图发展与试验对比第69-74页
        3.2.2 内填板面外变形分析及对比第74-77页
        3.2.3 滞回曲线第77-79页
        3.2.4 试件初始刚度对比第79页
    3.3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蝴蝶形钢板墙-自复位结构体系数值模拟参数分析第81-122页
    4.1 试件改进及建模第81-84页
    4.2 Base试件设计思路第84-85页
    4.3 自复位空框架试件单推分析第85-88页
        4.3.1自复位空框架试件单推曲线第85-86页
        4.3.2 自复位空框架试件节点转角与位移曲线第86-87页
        4.3.3 节点应力云图第87-88页
    4.4 蝴蝶形钢板剪力墙自复位框架试件单推分析第88-92页
        4.4.1 系列试件参数第88-89页
        4.4.2 Base1试件单推曲线第89-90页
        4.4.3 Base1试件节点转角位移曲线第90-91页
        4.4.4 Base1试件应力云图及主应力矢量图第91-92页
    4.5 Base1试件滞回曲线分析第92-95页
        4.5.1 Base试件整体滞回曲线第93-94页
        4.5.2 Base试件弯矩节点转角M-θ_2曲线第94-95页
    4.6 TH系列第95-109页
        4.6.1 TH系列整体滞回曲线第95-96页
        4.6.2 节点行为第96-102页
        4.6.3 TH系列骨架曲线第102-103页
        4.6.4 剪力分配比第103-105页
        4.6.5 TH系列耗能分析第105-106页
        4.6.6 TH系列复位性能第106-109页
        4.6.7 预应力滞回分析第109页
    4.7 ST系列第109-121页
        4.7.1 ST与TH系列整体滞回曲线对比第110-111页
        4.7.2 ST与TH系列试件承载力对比第111-115页
        4.7.3 ST与TH系列节点弯矩与转角对比第115-116页
        4.7.4 ST与TH系列耗能能力对比第116-119页
        4.7.5 ST与TH系列复位性能对比第119-121页
    4.8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122-124页
    5.1 结论第122-123页
    5.2 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作者简介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T型防屈曲耗能支撑及其钢框架的弹塑性分析
下一篇:田园景观在养老地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