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节日、节令论文--革命节日、纪念日总志论文

再造与表征:秭归县端午文化节的个案表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一、问题提出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4页
        (一) 文化节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第12页
        (二) 地方政府办节动机第12-13页
        (三) 文化节与地方治理第13-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第15-17页
    五、个案概况第17-20页
第二章 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发展历程第20-24页
    一、发端:节庆初长成第20-21页
    二、发展:规模化办节第21-22页
    三、成型:国家级节日第22-24页
第三章 招商引资话语下文化节的品牌化生成第24-37页
    一、经济发展压力与文化资源潜力第24-27页
        (一) 农业大县的经济发展压力第24-26页
        (二) 作为发展资源的传统文化第26-27页
    二、节庆品牌打造与地方招商环境营造第27-32页
        (一) 文化资源盘活与项目奠基第27-29页
        (二) 硬件设备完善与环境营造第29-30页
        (三) 品牌宣传造势与平台提供第30-31页
        (四) 市场导向联动与机制操练第31-32页
    三、作为招商引资媒介的文化品牌第32-35页
        (一) 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资项目供给第32-33页
        (二) 洽谈平台媒介与合作桥梁搭建第33-34页
        (三) 文化旅游深挖与经济实力提振第34-35页
    四、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政治展演话语下文化节的政治性表达第37-49页
    一、文化国际争夺与国家文化战略变化第37-40页
        (一) 文化资源国际争夺第37-38页
        (二) 国家文化战略变化第38-40页
    二、剧场再造与秭归县地方政府政治展演第40-44页
        (一) 再造意识形态第40-42页
        (二) 布置剧场舞台第42-43页
        (三) 现场仪式展演第43-44页
    三、作为政治表达媒介的文化展演第44-47页
        (一) 文化生威与政治合意第44-45页
        (二) 文化认同与社会稳定第45-47页
    四、小结第47-49页
第五章 公民文化权利话语下文化节生活化回归第49-57页
    一、参与意识增强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49-50页
        (一) 公民文化参与意识增强第49页
        (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第49-50页
    二、地方政府指导下的文化活动参与第50-53页
        (一) 文化能人挖掘与带头参与第50-51页
        (二) 办节场地扩展与就近参与第51-52页
        (三) 民本导向设计与多元参与第52-53页
    三、作为公民生活方式的文化节日第53-55页
        (一) 文化记忆重塑与公共生活重建第53-54页
        (二) 文化权利保障与公民公共参与第54页
        (三) 文化服务提供与美好生活满足第54-55页
    四、小结第55-57页
第六章 讨论总结第57-61页
    一、再造: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变迁第57-58页
    二、表征:地方政府的文化意象输出第58-60页
    三、余论:地方文化发展的未来面向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性研究--以南昌市文港镇为例
下一篇:三十年战争与神圣罗马帝国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