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4-17页 |
1.1.1 《教师专业标准》规定 | 第14-15页 |
1.1.2 学科教学能力构成 | 第15-16页 |
1.1.3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6-17页 |
1.1.4 高考评价改革 | 第17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问题 | 第18页 |
1.5 研究设计 | 第18-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3页 |
2.1 核心概念 | 第21-25页 |
2.1.1 素养 | 第21-22页 |
2.1.2 评价素养 | 第22-23页 |
2.1.3 教师评价素养 | 第23-25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25-33页 |
2.2.1 国外研究 | 第25-28页 |
2.2.2 国内研究 | 第28-33页 |
3 理论基础 | 第33-36页 |
3.1 教育评价理论 | 第33页 |
3.2 当代智力系统理论 | 第33-36页 |
3.2.1 多元智力理论 | 第33-34页 |
3.2.2 智力的三元论 | 第34-36页 |
4 问卷的编制 | 第36-42页 |
4.1 问卷的结构 | 第36-37页 |
4.2 问卷的试测 | 第37页 |
4.3 问卷的实测 | 第37-42页 |
5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现状调查 | 第42-60页 |
5.1 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评价素养现状 | 第42-49页 |
5.1.1 高中化学教师对教学评价素养的认识 | 第42-43页 |
5.1.2 教学评价素构成要素及其整体测评结果 | 第43-44页 |
5.1.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及其构成要素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5.1.4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构成要素的呈现与分析 | 第45-49页 |
5.2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个体背景差异分析 | 第49-60页 |
5.2.1 教龄 | 第50-52页 |
5.2.2 学历 | 第52页 |
5.2.3 职称 | 第52-55页 |
5.2.4 班额 | 第55-57页 |
5.2.5 地域 | 第57-58页 |
5.2.6 性别 | 第58页 |
5.2.7 师范背景 | 第58-60页 |
6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 第60-71页 |
6.1 相关性分析 | 第60-69页 |
6.1.1 外部因素 | 第60-64页 |
6.1.2 内部素养 | 第64-69页 |
6.2 整体阶层回归分析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71-77页 |
7.1 结论 | 第71-72页 |
7.1.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现状 | 第71页 |
7.1.2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的因素 | 第71-72页 |
7.2 启示 | 第72-75页 |
7.2.1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期 | 第72-73页 |
7.2.2 提升教师教学评价信心 | 第73-74页 |
7.2.3 鼓励教师参加有关教学评价的项目 | 第74页 |
7.2.4 外界给予教师宽松的评价氛围 | 第74-75页 |
7.2.5 关注农村教师的教学评价素养 | 第75页 |
7.3 创新与不足 | 第75-76页 |
7.3.1 创新 | 第75-76页 |
7.3.2 不足 | 第76页 |
7.4 后续研究建议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4页 |
附录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调查问卷 | 第80-83页 |
附录2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评价素养访谈提纲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