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1-15页 |
1.传世文献 | 第11-12页 |
2.学术著作 | 第12-14页 |
3.简牍及其他考古发现的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建设的背景 | 第16-25页 |
(一)战国以前军事后勤保障发展概况 | 第16-21页 |
1.武器装备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2.军费粮草的筹集方式 | 第17-18页 |
3.军马管理 | 第18-19页 |
4.交通运输状况 | 第19-20页 |
5.通信与医疗保障 | 第20-21页 |
(二)军事后勤思想的发展 | 第21-22页 |
(三)商鞅变法的推动 | 第22-25页 |
1.“农战”政策中的军事经济思想 | 第22-24页 |
2.变法对后勤保障建设的影响 | 第24-25页 |
二、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的内容 | 第25-49页 |
(一)武器装备的保障 | 第25-29页 |
1.武器制造 | 第25-26页 |
2.衣甲保障 | 第26-28页 |
3.衣甲武器的管理 | 第28-29页 |
(二)粮草的保障 | 第29-34页 |
1.粮草的征集 | 第29-30页 |
2.粮草的储存 | 第30-33页 |
3.粮草的使用 | 第33-34页 |
(三)军马的保障 | 第34-38页 |
1.军马的来源 | 第34-36页 |
2.养马技术 | 第36-37页 |
3.对马匹的考核 | 第37-38页 |
(四)交通运输的保障 | 第38-41页 |
1.陆路交通 | 第38-39页 |
2.水路交通 | 第39-40页 |
3.运输工具 | 第40-41页 |
(五)军事信息传递 | 第41-45页 |
1.邮传 | 第41-42页 |
2.烽燧 | 第42-43页 |
3.金鼓 | 第43-44页 |
4.旗帜 | 第44-45页 |
(六)军事医疗卫生 | 第45-49页 |
1.外伤的防治 | 第45-46页 |
2.疫疾的防治 | 第46-47页 |
3.有毒物质的预防与治疗 | 第47-49页 |
三、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的特点与影响 | 第49-54页 |
(一)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的特点 | 第49-53页 |
1.武器装备制造规范化 | 第49-50页 |
2.注重新型装备的制造 | 第50-51页 |
3.注重后勤法规建设 | 第51页 |
4.注重农业经济开发 | 第51-53页 |
(二)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后勤保障的影响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