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1.2.2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理论概述 | 第17-26页 |
2.1 常用盾构机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的组成 | 第18-22页 |
2.3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4 盾构开挖隧道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2.5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地铁八王区间工程概况与地表沉降风险分析 | 第26-35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6-28页 |
3.1.1 工程简介 | 第26页 |
3.1.2 地质条件 | 第26-27页 |
3.1.3 水文条件 | 第27-28页 |
3.2 施工概况 | 第28-29页 |
3.3 地铁八王区间风险识别 | 第29-31页 |
3.3.1 风险识别概述 | 第29-30页 |
3.3.2 基于WBS分解树的地铁八王区间风险识别 | 第30-31页 |
3.4 基于事故树的地表沉降风险分析 | 第31-34页 |
3.4.1 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 第31页 |
3.4.2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事故树的构建 | 第31-33页 |
3.4.3 事故树分析法计算与分析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地铁八王区间监控量测及地表沉降预测分析 | 第35-47页 |
4.1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 第35页 |
4.2 地铁八王区间地表沉降监测 | 第35-37页 |
4.3 监测点布置 | 第37页 |
4.4 基于Peck公式的拟合分析 | 第37-41页 |
4.4.1 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37-38页 |
4.4.2 实例分析 | 第38-40页 |
4.4.3 横向地表沉降参数反分析 | 第40-41页 |
4.5 基于灰色理论的地表沉降分析 | 第41-45页 |
4.5.1 GM(1,1)模型 | 第41-43页 |
4.5.2 实例分析 | 第43-45页 |
4.6 基于预测分析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 第4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5章 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引发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47-65页 |
5.1 三维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47-53页 |
5.1.1 本构模型 | 第47-49页 |
5.1.2 结构单元 | 第49-53页 |
5.2 施工阶段数值模型构建 | 第53-56页 |
5.2.1 盾构隧道模型 | 第53-54页 |
5.2.2 材料参数 | 第54-55页 |
5.2.3 施工阶段模拟 | 第55-56页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6-64页 |
5.3.1 单洞隧道 | 第56-59页 |
5.3.2 双洞隧道 | 第59-61页 |
5.3.3 对比分析 | 第61-64页 |
5.4 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 第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与专利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