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0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2.1 末端病的病因病机 | 第11-13页 |
2.1.1 末端解剖特点 | 第11页 |
2.1.2 末端病的病因学 | 第11-12页 |
2.1.3 末端病的病理表现 | 第12-13页 |
2.1.4 末端病的中医认识 | 第13页 |
2.2 末端病的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2.2.1 末端结构的应力代偿变化 | 第13-14页 |
2.2.2 局部微循环障碍造成的多种活性因子破坏作用 | 第14-15页 |
2.3 细胞凋亡 | 第15-17页 |
2.3.1 细胞凋亡与末端病 | 第15-16页 |
2.3.2 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应激 | 第16-17页 |
2.4 末端病的治疗 | 第17-19页 |
2.4.1 手术治疗 | 第17-18页 |
2.4.2 非手术治疗 | 第18页 |
2.4.3 郑氏一号新伤药 | 第18-19页 |
3 资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3.1 实验对象 | 第19页 |
3.2 饲养条件 | 第19页 |
3.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9-22页 |
3.3.1 大鼠实验造模及取材设备 | 第19-20页 |
3.3.2 实验组织检测仪器 | 第20-21页 |
3.3.3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3.4.1 实验分组 | 第22页 |
3.4.2 实验造模方法 | 第22-23页 |
3.4.3 实验干预方法 | 第23-25页 |
3.4.4 一般情况观察 | 第25页 |
3.4.5 有效跳跃次数观察 | 第25页 |
3.4.6 动物取材与处理方法 | 第25页 |
3.5 组织样品检测 | 第25-29页 |
3.5.1 组织样本包埋与固定 | 第25-26页 |
3.5.2 HE染色 | 第26页 |
3.5.3 Tunel染色 | 第26-27页 |
3.5.4 Caspase12蛋白检测 | 第27-29页 |
3.6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0-38页 |
4.1 大体观察 | 第30页 |
4.2 大鼠跳跃有效次数分析 | 第30-31页 |
4.3 大鼠HE染色跟腱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 | 第31-35页 |
4.4 组织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第35-36页 |
4.5 跟腱组织Caspase12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36-38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8-45页 |
5.1 大鼠跟腱末端病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5.2 郑氏一号新伤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9-41页 |
5.3 郑氏一号新伤药对Caspas12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1-43页 |
5.4 细胞凋亡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 | 第43页 |
5.5 郑氏一号新伤药对于跟腱末端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 第43-45页 |
5.5.1 观察实验大鼠常规指标 | 第43-45页 |
5.5.2 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45页 |
6 结论 | 第45-46页 |
7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6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