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美丽乡村 | 第16页 |
二、美丽乡村建设 | 第16-17页 |
三、政府行为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18-19页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 第21-43页 |
第一节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状况 | 第21-23页 |
一、南安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概述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 第23-31页 |
一、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 第23-26页 |
二、直接投资美丽乡村建设 | 第26-29页 |
三、着力提升乡村环境 | 第29-31页 |
第三节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 第31-43页 |
一、示范建设深入开展 | 第31-35页 |
二、村庄规划科学合理 | 第35-37页 |
三、乡村环境明显提升 | 第37-38页 |
四、乡村特色亮点叠现 | 第38-43页 |
第四章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缺陷 | 第43-51页 |
一、财政使用效率不高 | 第43-45页 |
二、过分重视形象工程 | 第45-48页 |
三、政策指导不够到位 | 第48-50页 |
四、政府直接主导建设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缺陷的原因 | 第51-55页 |
一、财政效率观念欠缺 | 第51-52页 |
二、政绩观念不够端正 | 第52-53页 |
三、政策解读出现偏差 | 第53页 |
四、角色定位不够清晰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经验 | 第55-61页 |
第一节 国(境)外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管理经验 | 第55-57页 |
一、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建设中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政府策略 | 第55-56页 |
二、美国伯克利生态城市建设中政府与民间的联手合作 | 第56-57页 |
三、台湾富丽农村建设中政府“让顾客满意”的优质政府服务 | 第57页 |
第二节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管理经验 | 第57-60页 |
一、江西婺源旅游之乡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7-58页 |
二、桐乡市乌镇镇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中的干预作用 | 第58-59页 |
三、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调控作用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乡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启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南安市美丽乡村建设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 第61-67页 |
第一节 强化社会成本效益观念 | 第61-62页 |
一、合理安排预算 | 第61页 |
二、建立效益评估系统 | 第61-62页 |
三、加强财政有效监督 | 第62页 |
第二节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 第62-63页 |
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62页 |
二、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 第62-63页 |
第三节 提高公务人员整体素质 | 第63-65页 |
一、科学选拔干部 | 第63页 |
二、加大培训力度 | 第63-64页 |
三、加强考核监督 | 第64页 |
四、强化政策执行 | 第64-65页 |
五、完善激励机制 | 第65页 |
第四节 鼓励社会共同参与建设 | 第65-67页 |
一、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 第65-66页 |
二、吸引社会贤达参与 | 第66页 |
三、加大公众监督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