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二化螟中肠氨肽酶-N(CsAPN1)的原核表达及其与Bt毒素的结合特性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6页
    1.1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的地位第14页
    1.2 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第14页
    1.3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第14-15页
    1.4 Bt毒素作用机理第15-17页
        1.4.1 成孔模型第15页
        1.4.2 信号转导模型第15-16页
        1.4.3 成孔模型和信号转导共同作用模型第16-17页
    1.5 靶标害虫对Bt的抗性第17-22页
        1.5.1 中肠蛋白酶活性的改变第18页
        1.5.2 糖脂和酯酶的作用第18页
        1.5.3 免疫应答的增强第18页
        1.5.4 毒素受体的突变第18-22页
            1.5.4.1 氨肽酶-N(APN)的变异及其与昆虫Bt抗性的关系第18-21页
            1.5.4.2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N,APN)的突变第21页
            1.5.4.3 钙粘蛋白(Cadherin,CAD)的变异及其与昆虫Bt抗性的关系第21页
            1.5.4.4 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的变异及其与昆虫Bt抗性的关系第21页
            1.5.4.5 ABC转运蛋白的变异及其与昆虫Bt抗性的关系第21-22页
    1.6 靶标害虫的抗性治理策略第22-24页
        1.6.1 庇护所(Refuge)策略第22-23页
        1.6.2 多基因聚合(PyramidingorCrygenestacking)策略第23页
        1.6.3 改造Bt毒素第23页
        1.6.4 新型Bt毒素的挖掘第23-24页
    1.7 Cry毒素与二化螟中肠受体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8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二化螟中肠氨肽酶-N(APN1)基因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第26-4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35页
        2.1.1 供试虫源第26页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6-27页
        2.1.3 总RNA提取第27-28页
        2.1.4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28-29页
        2.1.5 引物合成与目的片段的扩增第29-30页
        2.1.6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回收第30-31页
        2.1.7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1-32页
        2.1.8 表达载体转化克隆菌株阳性克隆的鉴定第32页
        2.1.9 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的提取第32-33页
        2.1.10 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及鉴定第33页
        2.1.11 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第33-34页
        2.1.12 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第34页
        2.1.13 目的蛋白质谱鉴定第34-35页
        2.1.14 目的蛋白的过量诱导表达第35页
        2.1.15 目的蛋白的纯化第3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2.2.1 总RNA提取第35-36页
        2.2.2 目的蛋白片段的诱导表达第36-37页
        2.2.3 目的蛋白片段的质谱鉴定第37-39页
        2.2.4 目的蛋白片段的纯化第39-40页
    2.3 讨论第40-41页
第三章 二化螟中肠氨肽酶N(APN1)多肽片段与不同Bt毒素的结合特性分析第41-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1-44页
        3.1.1 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3.1.2 CsAPN1多肽片段的生物素化第42页
        3.1.3 生物素化CsAPN1多肽片段的透析第42-43页
        3.1.4 Bt毒素与CsAPN1多肽片段的ELISA饱和结合动力学第43-4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2.1 Bt毒素与CsAPN1多肽片段的ELISA饱和结合动力学分析第44-48页
            3.2.1.1 Cry1Ab与CsAPN1多肽片段的ELISA饱和结合动力学分析第44页
            3.2.1.2 Cry1C与CsAPN1多肽片段的ELISA饱和结合动力学分析第44页
            3.2.1.3 Cry2Aa与CsAPN1多肽片段的ELISA饱和结合动力学分析第44-48页
    3.3 讨论第48-49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9-51页
    4.1 全文结论第49-50页
    4.2 本文创新点第50页
    4.3 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转换机制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硫化物复合材料的锂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时空调控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