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通化县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相关理论的研究第9-11页
    1.3 相关理论基础第11-12页
        1.3.1 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第11页
        1.3.2 可持续生计理论第11-12页
        1.3.3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第12页
    1.4 相关研究概念第12-13页
        1.4.1 城镇化第12页
        1.4.2 失地农民第12-13页
        1.4.3 社会保障第13页
        1.4.4 土地征收第13页
    1.5 研究设计第13-16页
        1.5.1 研究目的第13页
        1.5.2 研究内容第13页
        1.5.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4 论文结构第14页
        1.5.5 研究的创新性第14页
        1.5.6 材料来源第14页
        1.5.7 研究地点情况介绍第14-16页
第二章 通化县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第16-18页
    2.1 通化县失地农民现状第16-17页
    2.2 通化县失地农民安置现状第17-18页
第三章 通化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面临的困境第18-21页
    3.1 失去维持可持续收入的来源第18页
    3.2 就业困难第18-19页
    3.3 生活缺乏保障第19-21页
第四章 通化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困境形成原因第21-28页
    4.1 制度方面第21-23页
        4.1.1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缺陷第21-22页
        4.1.2 就业政策缺乏针对性第22-23页
        4.1.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第23页
    4.2 政府方面第23-26页
        4.2.1 补偿标准计算不尽合理第23-24页
        4.2.2 就业方式不灵活第24-25页
        4.2.3 保障费标准低第25-26页
    4.3 自身方面第26-28页
        4.3.1 失地农民自身条件限制第26页
        4.3.2 失地农民就业思想顽固第26-28页
第五章 完善通化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第28-31页
    5.1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制建设第28-29页
        5.1.1 进一步健全征地制度,实现科学补偿第28页
        5.1.2 构建城乡统筹管理制度,实现公平就业第28页
        5.1.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社保第28-29页
    5.2 加强政府责任感第29-30页
        5.2.1 构建动态土地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第29页
        5.2.2 设立再就业培训机构,扩大农民就业第29页
        5.2.3 促进失地农民理财能力,提高收入第29-30页
    5.3 提高失地农民自身思想认识第30-31页
        5.3.1 加强自身能力培养,促进就业第30页
        5.3.2 转变失地农民思想,积极就业第30-31页
第六章 结论第31-32页
    6.1 结论第31页
    6.2 本文的不足第31页
        6.2.1 理论不足第31页
        6.2.2 方法内容不足第31页
    6.3 后期展望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作者简介第35-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组合并后的村级治理--以下芦、马沥、四乡三村合并为例
下一篇:信息外部表征对政府危机决策行为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