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微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 第14页 |
1.2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2.1 传统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5-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8-22页 |
1.3.1 海洋微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 | 第18-20页 |
1.3.2 海洋浮游细菌多样性 | 第20-22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舟山渔场海域环境样品采集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24-29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5页 |
2.1.1 站位设置 | 第24页 |
2.1.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24页 |
2.1.3 海水样品及原位参数采集 | 第24-25页 |
2.1.4 海水样品预处理 | 第25页 |
2.1.5 水质分析 | 第25页 |
2.2 结果 | 第25-28页 |
2.2.1 样品采集结果 | 第25-26页 |
2.2.2 样品理化检测结果 | 第26-28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28页 |
2.3.1 舟山渔场海域海水水质情况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舟山渔场海域微微型真核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 第29-4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3.1.1 站位设置 | 第29页 |
3.1.2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3.1.3 微微型真核生物的计数 | 第30页 |
3.1.4 环境样品基因组DNA提取 | 第30-31页 |
3.1.5 PCR扩增 | 第31-32页 |
3.1.6 高通量测序 | 第32页 |
3.1.7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2 结果 | 第33-45页 |
3.2.1 分组情况检验 | 第33-34页 |
3.2.2 微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 第34-45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5-48页 |
3.3.1 微微型真核生物研究方法的持续发展 | 第45-46页 |
3.3.2 舟山渔场海域微生物丰度与碳生物量研究 | 第46-47页 |
3.3.3 微微型真核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角色 | 第47-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舟山群岛不同功能区划海域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 第49-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4.1.1 站位设置 | 第49-50页 |
4.1.2 实验设备与材料 | 第50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4.2 结果 | 第51-56页 |
4.2.1 舟山不同功能区划海域理化指标 | 第51-52页 |
4.2.2 浮游细菌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 第52-53页 |
4.2.3 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4.2.4 浮游细菌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4-55页 |
4.2.5 海洋浮游细菌功能预测分析 | 第55-56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56-60页 |
4.3.1 舟山群岛海域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丰度及碳生物量贡献 | 第56-57页 |
4.3.2 舟山群岛海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 | 第57-58页 |
4.3.3 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 第58-59页 |
4.3.4 16S原核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