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奇霉素简介 | 第11-13页 |
1.2 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对乙酰氨基酚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阿奇霉素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 对乙酰氨基酚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药物代谢对CYP450酶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1 药物代谢途径 | 第17-18页 |
1.4.2 CYP450酶简介 | 第18页 |
1.4.3 药物代谢对肝脏的影响 | 第18-19页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APAP与AZM合用对大鼠CYP450酶水平变化及肝脏损伤机理研究 | 第21-37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1-23页 |
2.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21-22页 |
2.1.2 主要溶液 | 第22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4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2.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第23页 |
2.2.2 实验动物处理 | 第23页 |
2.2.3 大鼠肝脏病理切片制备与观察 | 第23-24页 |
2.2.4 大鼠血清中ALT、AST指标检测 | 第24页 |
2.2.5 大鼠肝脏生化指标检测 | 第24-25页 |
2.2.6 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浓度测定 | 第25页 |
2.2.7 大鼠肝脏中CYP3A4,1A2,2C9,2C19,2D6,2E1六种主要CYP450家族亚型酶蛋白表达量检测 | 第25-26页 |
2.2.8 大鼠肝脏中总RNA提取 | 第26-27页 |
2.2.9 qPCR检测关键炎症因子变化 | 第27-29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2.3.1 大鼠肝脏损伤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 第29页 |
2.3.2 大鼠血浆中ALT与AST水平变化 | 第29-30页 |
2.3.3 大鼠肝脏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2.3.4 BSA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1页 |
2.3.5 大鼠肝脏中CYP3A4,1A2,2C9,2C19,2D6,2E1六种酶蛋白表达量变化. | 第31-33页 |
2.3.6 大鼠肝脏中总RNA验证结果 | 第33页 |
2.3.7 大鼠肝脏中7种主要炎症因子的qPCR结果 | 第33-34页 |
2.4 讨论与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APAP与AZM合用在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 第37-5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3.1.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37-3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 第38页 |
3.2.2 实验动物采血及血样处理 | 第38页 |
3.2.3 大鼠血浆中五种探针药物检测方法建立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38-39页 |
3.2.4 大鼠血浆中五种探针药物检测方法的方法学实验 | 第39-40页 |
3.2.5 大鼠血浆中APAP与AZM检测方法建立及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40页 |
3.2.6 大鼠血浆中APAP与AZM检测方法的方法学实验 | 第40-41页 |
3.2.7 大鼠血浆样品中APAP与AZM浓度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3.3.1 五种探针药物标准曲线 | 第41-42页 |
3.3.2 大鼠血浆中五种探针药物检测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42-43页 |
3.3.3 大鼠血浆中五种探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43-47页 |
3.3.4 大鼠血浆中APAP与AZM标准曲线结果 | 第47页 |
3.3.5 大鼠血浆中APAP与AZM检测方法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47-48页 |
3.3.6 大鼠血浆中APAP与AZ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48-49页 |
3.4 讨论与小结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