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崇彝及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一、《杂记》作者崇彝生平家世考述 | 第11-27页 |
| (一)崇彝之生平 | 第11-17页 |
| 1.崇彝其人 | 第11-13页 |
| 2.崇彝之创作 | 第13-17页 |
| (二)崇彝的家族 | 第17-21页 |
| 1.祖父柏葰 | 第18-20页 |
| 2.其父钟濂 | 第20-21页 |
| (三)崇彝之交游 | 第21-27页 |
| 1.邓之诚 | 第21-23页 |
| 2.杨钟羲 | 第23-24页 |
| 3.郭则沄 | 第24-25页 |
| 4.张尔田 | 第25-26页 |
| 5.曾习经 | 第26-27页 |
| 二、《杂记》所见满蒙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 第27-45页 |
| (一)蒙古族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 第27-37页 |
| 1.锡缜 | 第27-29页 |
| 2.果勒敏 | 第29-33页 |
| 3.锡纶 | 第33-36页 |
| 4.锡珍 | 第36-37页 |
| (二)满族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 第37-45页 |
| 1.文祥 | 第37-39页 |
| 2.文康 | 第39-41页 |
| 3.恩锡 | 第41-43页 |
| 4.承龄 | 第43-45页 |
| 三、《杂记》著者的评骘撷要 | 第45-59页 |
| (一) 对人物的品评及考证 | 第45-50页 |
| 1.评琦善外交失败之事 | 第45-47页 |
| 2.纠穆彰阿与穆荫为同期官吏之谬 | 第47-49页 |
| 3.考瑞麟之事迹 | 第49-50页 |
| 4.纠太和门失火时间之谬 | 第50页 |
| (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 | 第50-59页 |
| 1.对《品花宝鉴》之品评 | 第50-54页 |
| 2.对《镜花缘》之品评 | 第54-55页 |
| 3.对《荡寇志》之品评 | 第55-59页 |
| 四、《杂记》所载历史人物轶事及朝廷典制 | 第59-69页 |
| (一)历史人物轶事 | 第59-64页 |
| 1.端方“劝善歌”之事 | 第59-61页 |
| 2.慈禧欲废穆宗后之事 | 第61-63页 |
| 3.官员酒席戏谑获罪之事 | 第63-64页 |
| (二)朝廷典制 | 第64-69页 |
| 1.宗室考试 | 第64-66页 |
| 2.京察大典 | 第66-68页 |
| 3.侍卫之制 | 第68-69页 |
| 《杂记》的不足之处 | 第69-71页 |
| (一)评价过于主观 | 第69页 |
| (二)记载存在谬误 | 第69页 |
| (三)编排杂乱 | 第69-71页 |
| 结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