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2-16页 |
1.2.1 多波束天线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 第12-15页 |
1.2.2 Butler矩阵的研究与发展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本原理概述 | 第18-32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站天线的相关指标 | 第18-20页 |
2.2.1 传统基站天线的关键指标 | 第18-19页 |
2.2.2 多波束基站天线的关键指标 | 第19-20页 |
2.3 基站天线的波束赋形 | 第20-25页 |
2.3.1 线阵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3.2 面阵的工作原理 | 第22-24页 |
2.3.3 单元间距对波束赋形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波束形成网络的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2.4.1 波束形成网络的分类 | 第25-26页 |
2.4.2 Butler矩阵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4.3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方法 | 第28-30页 |
2.4.4 Butler矩阵网络的局限与突破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阵列研究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性能指标及设计框架 | 第32-38页 |
3.2.1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性能指标 | 第32-33页 |
3.2.2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设计要点 | 第33-35页 |
3.2.3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水平面组阵参数探讨 | 第35-37页 |
3.2.4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垂直面组阵参数探讨 | 第37-38页 |
3.3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阵列设计 | 第38-43页 |
3.3.1 组阵形式分析 | 第38-40页 |
3.3.2 交错组阵的仿真效果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Butler矩阵网络研究 | 第44-62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分析 | 第44-46页 |
4.2.1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框架 | 第44-45页 |
4.2.2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思路 | 第45-46页 |
4.3 3x3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 | 第46-57页 |
4.3.1 3x3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思路 | 第47-51页 |
4.3.2 3x3 Butler矩阵网络的仿真设计 | 第51-55页 |
4.3.3 3x3 Butler拓展成3x5Butler | 第55-57页 |
4.4 5x6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 | 第57-61页 |
4.4.1 5x6 Butler矩阵网络的设计思路 | 第57-58页 |
4.4.2 5x6 Butler矩阵网络的仿真设计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馈电网络研究 | 第62-67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垂直面波束赋形网络 | 第62-63页 |
5.3 整体馈电网络设计 | 第63-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制作与测试 | 第67-85页 |
6.1 引言 | 第67页 |
6.2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制作 | 第67-68页 |
6.3 五波束基站天线的测试及分析 | 第68-84页 |
6.3.1 电路参数的测试及分析 | 第68-73页 |
6.3.2 辐射参数的测试及分析 | 第73-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束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表 | 第94页 |